陆明轩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有些结巴地开口。
“纪……纪副院长,我们……我们是搞火箭的。”
“飞弹和火箭,虽然原理上有点像,但……但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啊!”
“没错,”姜安禾也附和道,“制导系统完全不一样,火箭追求的是入轨精度。”
“而飞弹……飞弹追求的是末端突防和命中精度,这中间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乔云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纪明川看著他们,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反应。
“区別很大吗?”
他反问道。
“把火箭顶端的卫星,换成炸药,它就是飞弹。”
“把飞弹的射程延伸到大气层外,再让它落下来,它就是火箭。”
“在我看来,两者没有本质区別。”
“都是將一个物体,用最快的速度,最精准地,投送到一个指定坐標而已。”
三位工程师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是啊,拋开和平与战爭的外衣,从最纯粹的物理和工程学角度来看,似乎確实是这么回事。
“別愣著了。”
纪明川拍了拍手。
“动手吧,理论说了千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
“从今天起,这个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战场。”
纪明川在图纸板上铺开了一张全新的空白图纸。
他没有藉助任何电脑或辅助设备,只用一把尺,一支笔,就开始在上面勾画起来。
他的手很稳,线条精准得如同机器切割。
一个个复杂的结构,一组组精密的数据,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陆明轩三人凑了过去,只看了一眼,就再也移不开目光。
纪明川一边画,一边解释。
“我们同步进行两个型號的研发。”
“一款是近程战术飞弹,暂定代號『怒霆-01』。”
“另一款是中程弹道飞弹,代號『怒霆-02』。”
他指了指图纸上已经初具雏形的那个。
“这是『怒霆-01』,中程版本。”
“弹长2.33米,直径305毫米。”
“很小,对吗?”
三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这个尺寸,甚至比很多防空飞弹还要小巧。
“飞弹按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洲际。”
“但射程不是关键,怎么让它打得中,打得疼,还没法被拦下来,才是关键。”
纪明官的笔尖在图纸的头部位置点了点。
“所以,我们用这个。”
“多模式复合制导,分导式弹头。”
姜安禾的瞳孔猛地一缩。
“分……分导式弹头?”
这是一种可以將多个子弹头,分別投送到不同目標的技术,是战略飞弹的標誌。
用在一款中程飞弹上?
这会让拦截它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
“我们的目標,两个星期。”
纪明川竖起了两根手指。
“造出第一枚『怒霆-01』。”
“固体燃料推进,射程2500公里。”
“携带五枚分导式弹头,每个子弹头,当量三十万吨tnt。”
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当量,才一点五万吨。
这一个子弹头,就相当於二十个“小男孩”。
而一枚飞弹,有五个。
这已经不是战术武器了。
这是准战略级的屠城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