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入宫见皇后
王謐所能料到的最坏情况,便是自己和恢將这一连串江盗据点拔起,顺藤摸瓜查出幕后之人时,庾希得知消息后丧心病狂,直接派出军队,杀掉自已和恢灭口。
不过这样做等於撕破脸了,只要有人脱身逃回,上报朝廷,到时候谁也掩盖不住,朝廷自会彻查,人赃俱在,庾希一样要完蛋。
当然,这么做风险確实不小,谁也不知道庾希会不会发疯,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謐必须要规划好周密的撤退路线,免得打狼不成反被狼咬。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世界上没有坐在后方得天下的帝王,所有的成功和胜利,都要依靠一双手亲自掌握在手中。
为了动手前儘量掩人耳目,王謐选了个谁也料不到的日子。
明日便是他受司马奕詔令,进宫讲法的日子,王謐准备讲完出宫后,马上动身出发赶往京口,
让所有人都来不及反应,这样庾希提前得知消息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说来这次讲法,也属於赶鸭子上架,让王謐颇觉荒唐。
起因是宫中几位贵人极为喜爱佛法,时常召高僧入宫讲经,支道林便是常客。
但这些日子支道林臥病,其他僧人和支道林差別太大不够格,宫里选来选去,也不知道怎么选中了蒙支道林传经,被很多人视为其传人的王謐。
对此王謐颇有些无奈,他想不通无论是佛道地位还是名声,自己都还差得远,但內侍过来宣召,说是皇帝司马奕亲定,对此王謐也只能硬著头皮答应,只期望到时候以自己半瓶子醋晃荡的水平,別出丑露馅就好。
而且在王謐贿赂了来的內侍后,得知这次讲经,主要有两个身份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个便是皇后庾道怜,一个则是前皇后何法倪,
名字带道的,便是敬天师道的,而带法的,自然是敬佛的了。
庐江何氏自何充而踏入巔峰,而何充作为王导之后的託孤重臣,崇信佛教,其本人便兴建了很多寺庙,大力推扬佛法。
当年谢万在世的时候,行事喜模仿汉末许动月旦评,常常品评士族,说话颇为难听直白,其曾说过,“二諂於道,二何於佛”。
其中二郗说的便是郗郗曇,二何便是何充和其弟何准。
不过除了媚佛之外,何充在朝堂上的名声倒是相当不错,其定位类似於王导郗鉴那种修补匠,
在生前威望很高,不然褚蒜子也不会为其子司马迎娶何准之女何法倪为皇后。
何法倪十六岁成为皇后,嫁给了小自己四岁,彼时只有十二岁的司马,然而四年后,司马驾崩,两人未有子嗣。
之后司马不继位,將何法倪尊为穆皇后,仍居住在永安宫內,就此何法倪和婆婆褚蒜子一样,
皆是年轻守寡,日子一眼看得到头了。
而何法倪便是王正室何氏的族人,王迎娶何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桓温是何充一手提拔起来的。
当初何充见庾氏势力滔天,庾亮又没有北伐才能,便大力推选桓温代替庾氏接掌荆州,使桓温获得至关重要的根据地,是龙亢桓氏崛起的重要人物。
何充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妹妹,何充更是王导提携起来的,几家关係也是错综复杂,但何充选择支持桓温后,身为王导政敌的庾氏和何氏的关係,便大不如前。
当时皇后庾文君因为苏峻之乱受惊而死,何法倪成了皇后,庾氏也不能拿何氏怎么样,偏偏风水轮流转,361年司马不驾崩,何法倪守寡,之后成为皇后的是太原王氏,王濛之女王穆之,其和司马不同在365年去世,司马奕成了皇帝,庾道怜成了皇后,庾氏再次得势。
这些年里,东晋的皇帝死的太快,换得太勤,导致朝堂局面一直极不稳定。
土謐听到家族关係紧张前皇后和现皇后同时听自已讲经,颇觉荒唐,心道庾道怜和何法倪应该不对付吧?
当年王得到桓温赏识,迎娶何氏,成了尚书僕射,也是桓温在还何充当年的人情,可以说王导这一支,和桓氏何氏两族关係是相当亲密的。
而王謐这边则是个异类,出了王謐生母李氏那样的事情,虽然何氏被王动赶回庐陵老家了,但何法倪虽居深宫,但未必对其中关节一无所知,便很可能对王謐观感好不了。
王謐心中冒出个念头,明天不会是刘邦赴鸿门宴,林衝进白虎节堂吧?
当然这只是瞎想罢了,何法倪要是有能力做出这种事情,那王謐早死在宫外了,何必还要凑著进宫这个机会。
为了明日不出意外,王謐除了暗地准备离开事宜外,只能突击恶补支道林留给自己的六论。
他担心之前支道林已经讲过大概,於是根据自己前世记忆,默写出来了几十个禪宗辩难题目,
想来明日临朝发挥,矇混过关还是问题不大的。
郗夫人自然也听说了王謐讲经的事情,特地过来和王謐说了入宫礼仪,她见王謐桌案上都是摊开的典籍,知道王謐在临场突击,便安慰道:“你不要想太多,对方虽然是皇后,但说到底也是大不了你多少的年轻女子,那种场合也不会太过为难你。”
王謐笑道:“孩儿省得,只讲经太过枯燥,大抵我多给她们家讲几个禪宗故事,活跃下气氛好了。”
郗夫人笑道:“你做事,我是放心的,前番你做了琅琊王世子座师,想来宫里也有看看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