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入仕多靠门第,甚至出现了能写自己名字就能当著作郎的情况。
要是放在平时还好,清谈几句,即使大有错漏,別人也多少给几分面子,但放到今日一提笔,
很多人便原形毕露。
作为监场的张凭,一边走动,一边大皱眉头,有些士子表现实在不堪,还有人竟错字连篇,这种东西要是让陛下看到,能有什么好处?
不过也有几个人的卷子,让他连连点头,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倪,两人毕竟是做过官的,
虽然字体稍显有些不足,但却是能实实在在阐发观点的,在眾人中,已经是极为亮眼的存在,怪不得司马晞如此有底气。
但其他人,就差得多了。
他边走边看,等走到王凝之两兄弟跟前时,第一眼看去,隨即便心中讚嘆,果然好字!
王凝之兄弟两人,皆最精草书,但两人却都极有默契选择了自己最为擅长的第二种字体。
王凝之用的是隶书,而王献之竟然选了彼时字体尚未定型的楷书!
张凭暗嘆,相比其他人用最流行的行书草书彰显出尘之意,这两兄弟就已经贏了。
纸上写字,尤其是呈给地位远高於自己的人,清晰易看,方是第一要务,王氏两兄弟大方向先先对了不说,其书法基础,远超同,连刚才的殷涓庾倪,对比之下都相形见出,更湟论其他了。
只要观点不是荒唐不经,两人的胜算就已经很大了!
张凭忍不住驻足观看,只过了片刻,他就篤定,这两兄弟,怕是提前锁定胜局了。
相比书法,其论点论证也可圈可点,虽然以张凭博览群书的见识,也仍能看出其中几个稍有稚嫩之处,但瑕不掩瑜,两人卷子读出来,也是极为精彩的辩论,其中更隱隱有支道林之风,甚为难得。
不过这几个紕漏,却多是王凝之那边的,张凭眼光毒辣,看出身为幼弟的王献之,却是明显比家主王凝之高明。
张凭心道果然还是琅琊王和谢安眼光老辣,两人同时为王凝之兄弟造势,这两兄弟也不负所望,果然是有才啊。
他被两人卷子吸引,却是一时间没有再看他人,等回过神来,却发现大部分人已经放下笔,应该是该写的都写的差不多了。
他出声道:“请诸位在末端署名......
此时有人出声道:“不好。”
“既署了名字,评判时候,岂不是会看人情面?”
眾人看去,却是一直没有闭目养神的王述突然发话,不过眾人对此言,还是颇为认同的。
谢安出声道:“既如此,遮住名字就好了。”
他心道这对王凝之兄弟其实也是好事,两人字体实在高出同辈太多,一眼就看出来了,遮不遮根本无所谓。
张凭想了想,让人找来竹简长片,其长度稍长於纸张,两片將名字夹住遮盖,然后用绳子缠住,拿起时便看不到了名字了。
他看到眾人大半已经交上,几乎都是一张纸,上面还空白大半,而此时王凝之兄弟也放下了笔,两人足足写了三四张,已经是远超他人。
张凭微微点头,看向自己一直没有过去的角落,却发现那边有两人,一个人无所事事,一个人还在理头写字。
这个时候,还在挣扎的,多半是腹內空空,垂死挣扎的,而且无所事事的张凭也认识,郗氏郗恢,极不喜清谈,其面前一墨不染的白纸,也证明了这点。
两人坐到一起,怕都是意气相投的,张凭这样想时,抬眼看向桌案,顿时瞳孔微缩。
桌上层层叠叠,怕不是有十几二十张纸,这还不到半个时辰,能写这么多?
怕不都是胡言乱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