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皇家族內事
司马昱和司马恬走到一边,避开眾人,司马恬方才出声道:“听说这次盛会不同以往,王兄还找人擬了不少题目?”
司马昱笑道:“你消息倒是灵通,这一年国家多事,清谈未开,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了。”
“现今朝局终於稳定下来,自然是要好好准备,不过这次题目不简单,只怕是没那么容易过关的。”
此时一个声音响起,“朝局稳定?”
“我看未必吧?”
两人回头看到发生之人,极为惊讶,因为来人竟然是司马晞。
两人齐齐拜道:“见过王兄。”
同时他们心中嘀咕,司马晞怎么来了,先前他不是不喜欢谈玄吗?
如今诸王之中,辈分最大的,不是司马昱,而是司马晞。
司马昱是司马睿幼子,排第六,司马晞是四子。
但司马晞的地位,却是不如司马昱的,因为他被过继给武陵!哀王司马喆作为继子,袭爵武陵郡王,所以反而比司马昱离著宗亲远了。
不过纵使如此,司马晞毕竟是司马睿亲生,在宗室中地位超然,咸康八年(342年),其和司马昱庾冰等人同为顾命大臣,获得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力,现为镇军大將军,太宰。
司马晞和其他诸王不同的是,其毫无文才,不喜清谈,唯独喜好练兵,深受桓温忌惮,两人关係势同水火。
至於司马晞是如何得罪桓温的,眾人都猜测是桓温有异心,司马氏皇族子弟对此也颇为头痛,
毕竟建康诸王手下的士兵加起来,都不如桓温手下一名大將领兵数目,真要惹恼了桓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如今诸王和司马晞都若有若无保持著距离,唯恐被桓温抓到把柄,但明面上的礼节还是有的,尤其是司马昱和司马晞同为兄弟,自是亲热。
司马昱让让奴僕安排座位,拉著司马晞往內而入,说道:“弟不知王兄转性,喜欢清谈了,我马上让人准备器物。”
司马晞笑道:“不用恭维我,我知道我討人嫌,过来坐坐就走。”
司马恬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出声道:“王兄是不是听说了哪家年轻俊彦,想来看看?”
司马晞拍著司马恬肩膀,笑道:“还是你心思活络。”
“我说实话吧,今日我是为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倪来助威的。”
一旁司马恬听了,心中苦笑,殷涓是殷浩之子,和司马晞关係极好,庾倪更不用说了,其是庾冰之子,更是司马晞属。
两人皆是二三十岁,其所在家族和司马氏关係极为密切,司马晞此来,是然是为抬高两人名声,变相壮大自家势力声威的。
司马昱心知肚明,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今日过来的族老名士,哪个是没有私心的,各凭本事,也不全是檯面上的本事罢了。
他引著司马晞坐下,自己却坐到了司马晞身旁,司马晞见状,反而愣了下,看向正中首座的两个位置,这才反应过来,低声道:“陛下要来?”
司马昱笑道:“我还以为王兄早知道了,不过也未必一定作准。”
司马晞脸色阴晴不定,说道:“早知道陛下要来,我就不来了。”
司马恬笑嘻嘻道:“怎么,王兄不是这么不爽利的人吧?”
司马晞连连摇头,低声道:“我只喜练武,又不关心朝事。”
“再说了,陛下先前是东海一脉,如今东海无嗣,徐州又在庾希手里,又尚未改元,偏偏陛下要来这清谈会,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司马昱司马恬听了,也是心中嘀咕,因为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司马奕要过来参加这清谈会,
真要想谈玄,把人叫进宫里不也一样?
而且司马晞说的事情,也是他们所担心的,盖因现在皇帝司马弈,也是曾被过继的,便是所谓东海一脉。
东海一支,来歷颇为传奇,最早要追溯到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晋武帝从兄,八王之一,在八王之乱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虽然终结了八王之乱,但因滥杀失了人心,最终被天下討伐,忧惧而死,西晋灭亡。
不过他的妃子裴氏,却是相当关键的人物,晋元帝司马睿出镇建业,便是裴妃出的主意,由王导辅佐司马睿执行,可以说彼时东普诞生,是三人合力促成。
而当时裴氏选中王导,固有偶然因素,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彼时清谈名士之首,王导的族兄王衍,和裴氏有姻亲关係。
王衍是司马越心腹重臣,在朝內谋划,而王导则辅助司马睿渡江,两边合力,才將事情做成。
所以事情很荒诞的是,即使王导很有能力,但最初还是靠姻亲关係上位的,不然可能连一展所长的机会都无,这便是裙带关係错综复杂的门阀政治。
而王衍虽善清谈书法,身居高位,但却毫无气节,被石勒俘虏后为求生劝石勒称帝,结果被杀,王导却在江东將琅琊王氏推上了巔峰,两人命运,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