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人心难静偶有动
郗恢听了谢道粲的话,笑道:“行商说到底也是百业之一,建康士族,虽然都有封地荫户,哪有家里没有產业的。”
“不说江东士族都有船运商队,就是我们北地士族治下,也是有商行均衡货物的。”
“说商人是贱业,也不过是因为说的是那些只有商人身份的,我等士族行商,谁敢说我们低贱?”
“军功士族也是一样,底层兵士被人看不起,我们都家当年做流民帅的时候也是一样,但后来我们爬到了高门,又有谁提都氏当年?”
“你们谢氏最初时候,可是诗书传家,但后来不也是借著都督四州军事,才进入顶级高门行列?”
“不同的是,当初郗氏掌徐充二州,族中费,多是靠爵位封地,俸禄,行商支撑,且我郗氏人丁並不多,足以自给自足。”
“你谢氏可是大族,族人上百,没有封地爵位,又不行商,单靠俸禄,真能养得起族中那么多人?”
“我氏养歌姬舞女,是行商所得,谢安当年隱居山中,歌女一应费,都是族中所出,这钱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一番话说得谢道沉默不语,她虽然性子刁蛮,但那都是生活小事,涉及到家中大事,还是以郗恢为主。
这不是身份高贵与否的问题,而是士族联姻中,男女角色的问题,当年以南康长公主身份之高贵,下嫁桓温,也不过专行內宅之事,至於外事政事,还是要以桓温为主,不然只会徒然被外人嘲笑。
更何况恢说得確有道理,高门士族清廉无贪,怎么可能养那么多人?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她闷闷道:“算你说得有道理,但不知怎么,我总觉得和那王謐性格合不来。”
“当然,我承认他有几分本事就是了。”
郗恢失笑道:“几分本事?”
“你还是小看了他,你觉得桓家女郎,张氏女郎,会无缘无故往他那小院跑?”
“其实我倒是觉得他和你长姐挺合適的。”
谢道粲睁大了眼睛,“什么!”
“別开玩笑了!”
“且不说阿姐才不会看上他,叔父给阿姐找的郎君人选,可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光书法一道,就足以吊打他了!”
郗恢嘆了一口气,“书法?”
“士族间確实推崇书法优胜者,但这书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谢道托著下巴,坐在窗台前面,望著远处徵发愣。
她的面前,摆著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竟然是上次她从王謐小楼里面看到的六论和王謐写的心得。
她回来后,不仅全部默写了出来,还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她很想找人討论一番,但偏偏找不到人。
不说谢安最近事务繁忙,更且没有晚辈主动找长辈的道理,她熟识的同龄女子中,包括谢道在內,也没有如她般精於道佛辩玄的,所以谢道的想法,只能默写下来,对窗独吟而已。
其实最初谢弈让人教授她道学武功,也不过是为了应这一支的天师道语,所以最初谢道学的时候,也颇不情愿。
但谢道渐渐发现,自己的天分,应该算是聪颖的那一类,很多东西都是一点就通,还能青出於蓝,原来繁复晦涩的东西,她也能归纳得条理清晰,最后得出更加精妙简约的心得。
久而久之,她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但这些年来,她却找不到人可以倾诉,只能孤芳自赏,直到前番她在王謐小楼之中,看到那本心得后,才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人。
之后她演练枪法心得,对方更是第一眼看出了精要所在,这让谢道剎那间有了知音之感,这是之前见其他士子都没有过的。
然而也就到此为止了,谢安的主意是不可改变的,自己將会在半个月的清谈会上,遇到谢安为自己挑选的未来夫君,王凝之。
她隱约听谢道说,王凝之已经来拜访过谢安,两边相谈甚欢,谢安对其极为赏识。
谢道甚至可以预见到,谢安在清谈会上,会助力王凝之一鸣惊人,从而將王凝之彻底拉进谢家阵营。
对谢道来说,自己未来夫君能够扬名建康,自是件好事,但不知为何,她却似乎高兴不起来。
谢道只能安慰自己,也许王凝之人品才华,確实像传闻中那样,自己嫁过去之后,能够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呢?
但她胸中那股烦恼不安的火气,却莫名挥之不去,谢道心道这应该是出嫁前的不安吧?
而且嫁人之后,便不能再自由出入了,包括也不能去王家观赏六论了,想到这里她颇为后悔当初她匆匆看了一两册便离开了,却没有想到之后都夫人再也没有邀请自己过去。
早知道如此,应该好好將六论看完的!
隨即她陷入了迷惘,自己真的是因为没有看完经书,而感到遗憾吗?
难道..
她隨即摇了摇头,將突然冒出来的荒唐想法赶出脑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且不说对方年纪比自己还小两岁,不过听说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娶的也是表姐...:
谢道连连摇头,她不自觉看向远处,那便是王氏宅院的所在,一座重楼拔地而起,正是自己当初观经的地方。
那边似乎隱隱约约有女子欢笑声传来,难道是那王謐在招待女宾?
是张氏女郎,还是桓氏女郎?
谢道发现自己心彻底乱了,她紧咬嘴唇,闭上眼睛,竭力平心静气。
过了好一会,她杂乱的念头才被一个个压了下去,但不知道为何,她的脑海里,再次浮现起王謐练枪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