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诚和韩少功都是寻根文学中心的作家。《棋王》作品更加是阿诚从普通人逆袭成为文坛顶流的扛鼎之作一一就算现在开拓者的名头被取走了,但是也挡不住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下乡知青热爱下棋的故事。
最后一场剧情是在农场举办运动会,设有象棋比赛,王一生因错过报名时间无法参赛,却在赛后主动挑战所有获奖棋手。
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车轮战”一一他一人对弈九位高手,从白天战至深夜,最终以一胜八和的战绩取胜,却也因体力透支几乎虚脱。
短视频平台很多这段的爽文剪辑。传统文学並不等於没有男主打脸桥段,其实这些桥段还是人家先用的,《基督山伯爵》就是爽文装逼打脸的鼻祖。
“这篇小说很有深度,对於“道”的阐述很深。阿诚,你对於这些宗教是很有研究?”
阿诚点点头:“看过一些书,去过一些寺庙、道观。”
“当年你也是下乡的吧。”
“嗯,下乡对於人的影响很深,这篇小说我想了挺久,后来和李拓吃饭,又看了你的小说,最终决定动手了。”
一眼看去,基本都是下过乡的作家,多余问。
眼见著阿诚和韩少功对於眼前的当火作家都有些期待,李有思还是准备说两句:
“那我总结一下吧,《爸爸爸》写得是不错,韩少功,你写丙崽的时候,是为了符號化寻根。
但是刻意让丙崽失去自主意识与成长可能性,这也导致人物始终停留在“被观看的標本”层面,缺乏个体生命的真实温度。一篇小说对於人物塑造是不能少的,何况是主角?”
李有思是写“人物”的代表性作家,《落叶归根》的“老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一整个“炮兵团”。无论是人物弧光还是成长都把握很好。
所以这点上,韩少功完全没话说。
“阿诚也是同样的问题,其他人物多为“观察者”或“推动者”,缺乏独立的精神世界。你浓墨重彩的只描写了主角王一生一一这样確实是可行,但是完全白的透光的角色不利於烘托主角。”
阿诚点点头,摸摸了灵光的脑袋,然后回了句:“谢了,有思。”
“请我吃饭。”
“行,下次你说地方。”
韩少功也回了句:“我发稿费了,喊你,到时候叫你可別拒绝。”
李拓微微一笑:“哈哈,今天也算是圆满了,大家的工作都完成的差不多了,有兴趣把稿子给《北平文学》吧。”
“好傢伙,你黄雀在后是吧?”陈丹青说了句。刚刚谈论文学的时候完全插不上嘴,现在嘴又痒痒了。
“算我欠有思一个人情。”
“哎,你这么说,我还真有事找你。”
“啥?”
“帮我找栋房子。”
李拓问:“那禿驴赶你离开了?不让你住人家地方?”
“没有,人不错,是我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买栋新院子,自已老是租人家的地方又不踏实,也不习惯.”
李拓点头:“这么说也对。你在总政工作,我帮你看看附近几个胡同有没有朋友。”
陈丹青也跟著回了句:“房子?这么说,我也去问问朋友。”
阿诚和韩少功也愿意打听打听。
李有思点点头,回了句:“先谢谢了。”
下午,又在一起聊了不久。
下午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