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胡大娘就挨胡老头说了,说她整天在外面挑事。人家里正开的小卖部,她插什么话?
到时候把人得罪了,明年开春耕种的时候,里正不分给们好良种怎么办?
“那红薯可是能够亩產三四千斤的好东西,隨便一亩也够我们家吃好久了,你別傻了吧唧的……”
胡大娘憋屈:“人家说能產三四千斤,就一定能產?这一听就是假的,怕不是吹牛的。”
“你懂什么?那个养黑白牛的童老伯,知道吧?他们村就种过,三四个月就收了。他们专门用了一亩地试,就是有三千多斤,还是种得晚了,就这样都能收那么多。”
胡大娘震惊:“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村里老阮家、老刑家不是跟里正去看了吗?人家在里头亲眼看到的,收到的红薯有这么大……”胡老头比划了一下,“就我俩,隨便三四个就能吃一顿了。”
“那也是大的,要小的,也要六七个。”
“六七个也是一棵的量,一颗就能吃一顿,你觉得一亩地能种多少棵?有的一棵还长十多个地。”
……
越说越兴奋,两人期盼来年。
胡大娘一直知道她女儿嫁到镇上后,没有她想像中的过得那么好,否则不会几年不回来。
她去过一次,特地带了一大堆乡下的土特地產,结果进门就被婆家给嫌弃了。
还没机会跟她女儿说话,因为她女儿忙著扫地、餵鸡,干得不好了,还会被婆婆指著鼻子骂。
是的,就是当著她的面,指著她女儿的鼻子骂。
当时胡大娘就心酸了,想要替女儿出头,却被女儿给拉住了。
女儿摇头,恳求著她。
事后她才知道,女儿的意思是,她就算现在替女儿出头了,回头吃亏的被教训的还是她女儿。
胡大娘十分难过,当初嫁进老徐家的时候,老徐家可不是这么说的。说是嫁进来以后,他们肯定把她女儿当亲生的疼,绝对不会让她女儿受委屈。
还拿她女儿跟前面那个比,说也就前面那个不爭气,是个爱作的,自己难產死了,又留下两个拖累,要不然他们家也不会想著在乡下找一个……
他们没別的要求,对前面生得好,能够照顾他儿子,孝顺就行。若是以后能够再生个大胖小子,他们全家把她供起来。
呵呵!
当初说得好好的,谁能知道,嫁进去后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渐渐入了冬,天气凉了起来。
胡大娘站在院门口,轻轻嘆息:“也不知道二丫怎样了。”
“唉……”胡老头也嘆气,“我当初就说了,不应该让二丫嫁到镇上去,你不信,非说镇上好,嫁进去怎么都比村里好,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啊,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我就那么一个女儿,我盼著她好不行吗?”胡大娘红了眼眶,有些不服气。
她是想女儿嫁得好,就算进去了会吃些苦头,但多年媳妇熬成婆,哪个年轻时不是这样过来的?
等她女儿生了儿子,婆婆年纪大了,女儿能当家做主了就好了,只是没想到……
只是没想到老徐家这么不是东西。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动静,似乎是一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