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和县。
至少在1982年,这里的国营饭店,每到饭点,依旧是人满为患。
窗口处的服务员,灶上的大师傅,一个个的,守著铁饭碗,都是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
国营饭店的岗位,在眼下的节骨眼上,算是顶好的饭碗了。
在旁人看来,这里油水多,只要是进了这地儿,但凡每天拿点“剩下”的汤汤水水回来,一家人都饿不著。
在这个年代,有什么东西会比吃食还要金贵吗?
孙瑞明走进县里的国营饭店,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儿的环境,比不得哈市的国际饭店。
也不知道陈振东在这个地方,究竟能不能习惯。
抱著这样的念头,孙瑞明点了好几个硬菜。
像是红烧大鲤鱼、锅包肉、红烧大肘子,那更是不可或缺。
也就是孙瑞明一身干部打扮,这会子窗口的服务员才没有骂出口,而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眼,確认了一句:
“同志,可別点多啊。”
两个人吃的话,確实有些多了,孙瑞明也不是个喜欢浪费的人。
他微微一笑:
“同志,吃不完我打包带走。”
服务员见状,撇撇嘴,不再说话了。
人家有那钱造作!
也正是这个功夫,陈振东来到国营饭店外。
他这一进来,虽然穿的比之前低调,好歹不是什么西装衬衫什么的,但是比起这个年代的主流打扮,始终带著几分新潮。
用服务员的话来说,她此刻一看到陈振东,就惊得“呀”了一声:
“哪来的南洋客?”
准確来说,陈振东並不是南洋那边的。
不过这会儿也没人在乎这些。
孙瑞明特高兴地冲陈振东打了个招呼,两人就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开始聊起来。
旁边人一瞅上面的菜色,瞬间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
这中山装的男人,出手倒是阔绰!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招待的人是陈振东这个“南洋人”,这样的菜色……似乎还犹显得有些不够隆重。
孙瑞明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好在,今天办事第一,吃饭第二。
“陈同志……”
“孙主任还是叫我东子吧,咱都回国了,不讲究端著那一套了。”
孙瑞明嘴角上扬:
“东子,那要是按照这个理儿,你別叫我孙主任了。”
陈振东就很有江湖气地拱了拱手:
“瑞明哥,幸会,幸会。”
孙瑞明逗乐了。
到底还是年轻人有活力,这么快就接受了国內的东西。
而且从说话的口吻和语气来看,陈振东也比那些年纪大的华侨,要好接触很多。
至少就孙瑞明来看,他目前对於陈振东的观感……还蛮不错。
孙瑞明这次来,就是为了满铁时期地契的事儿。
他也没有多说弯弯绕绕的东西,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地开口了:
“东子,这份文件,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