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淮序登基后,封號改为了乾寧,被称为乾寧帝。
因为是平稳过度,太上皇也还在,朝堂並没有任何的动盪。
不论是太上皇还是楚淮序,都不是好惹的,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闹出任何的么蛾子。
一切都风平浪静。
在楚淮王登基一年之后,太上皇悄悄地带著皇太后走了。
皇太后早就想要游歷大江南北,现在终於有了机会。
太上皇也很少能亲眼看到大雍壮阔的江山,更没有看到千辛万苦打下来的西凉。
现在成了太上皇,终於可以尽情地去看了。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楚淮序和他们恰好相反,像是被绑在了宫里。
之前还有时间去找虞幼寧,现在每天都有各种处理不完的事情。
偏偏虞幼寧也很忙。
两个人都很忙,见面的时间就会大大地减少。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楚淮序立即就召来了文首辅,文相礼和翟鹤明。
文相礼和翟鹤明,都参加上几年前的科举,现在已经入朝为官好几年了。
两人都很能干,擅长的方面有不同。
虽然官位还不算高,但是两人都深受重用。
四个人在御书房待了一天之后,终於商量出了新的办法。
建立两个专门的部门,交叉处理政务。
一般的,不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自己处置。
比较重要的,拿不定主意的,再交上来。
经过他们处理过的政务,都要给对方审核。
若是审核不通过,就会被送到楚淮序的面前。
这样一来,能节省很多时间,楚淮序也不用一天到晚地待在御书房里了。
不过两个部门的人,却需要精心挑选,必须要绝对信任才行。
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提出这个办法,到真的施行,足足用了一年。
真的施行之后,楚淮序也並没有完全放手,而是仔仔细细地盯著,就这么又过了一年。
確定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后,楚淮序才稍稍放鬆了一些,也终於自由了一些。
这个时候,楚淮序已经登基三年了。
此时,楚淮序二十岁。
太上皇二十岁的时候,早就已经成亲了。
但楚淮序现在,却根本没时间成亲。
他自己是没那么忙了。
但虞幼寧却忙了起来。
五年已过。
太医学院的学子们要开始考试了。
医者的考核,可不仅仅是背书写题那么简单。
早在两年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跟著郎中看诊了。
现在想要顺利通过考核,要开始独立坐诊两月。
他们看诊开的所有药方,所有病人,都要经过虞幼寧江令舟等人的检验。
合格者,才算是真的通过了考核,有了行医问诊的资格,才能被派往各地,成为各地太医院分院的坐诊医士。
这一次,太医院一共在二十个大城建立了分院。
房子已经建好,需要的东西也都已经准备好。
就等他们这些人通过考核过去坐诊了。
这种关键的时候,虞幼寧自然是忙得脚不沾地。
吃饭睡觉都要抽时间,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大婚。
终於閒下来的楚淮序,每日里忙完了朝政上的事情之后,就开始安排虞幼寧的饮食。
不能盯著一日三餐,也要盯著两餐。
虞幼寧本来就是狂吃不胖,这段时间太忙,她整个人又瘦了不少,楚淮序心疼却又没有办法拦著。
只因为他知道,这是虞幼寧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情。
这事情,更是关乎二十个城池的百姓,一点点都不能马虎。
他不能拦著,只能加倍地关心照顾虞幼寧。
好在两个月的时间並不算很长,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两个月后,所有的学子,都顺利通过了考核。
他们有的是真的热爱学医,有的是为了前途和银子。
但不管为什么,能顺利通过考核,就说明他们都认真地学了,且成果也都很不错。
他们离开太医学院之后,新的一批学子,也都住进了太医学院。
这些人,早就已经入学了,之前只是在別的地方学习,现在才正式入学而已。
太医学院也会开始扩建,以后年年都会招人。
也就是说,以后中间不会再有五年的断层。
每年都会有一次考核,每年都会有新的地方开大医院的分院。
用不了多少年,整个大雍,所有的百姓,看病都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不仅是医者,就连草药,也在招专门的药农扩大种植。
如此一来,就不会缺少药材了。
考核之后,虞幼寧又用四个月的时间,去了十座城池,亲眼看了那些太医院的分院,每个都要待一段时间,確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会离开。
她负责十座城池,另外十座城池交给了江令舟。
出门在外的时候,每天都在忙忙碌碌,虞幼寧自己都没什么感觉。
等回到京城,这才意识到,竟然已经快要深秋了。
刚回到京城,虞幼寧就明显感觉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