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岛主!”
“嘶~”
李兆廷倒吸一口凉气。
韦小宝盛情邀请,李兆廷肯定要见识见识这位俗世奇人,韦小宝不能单纯用好坏评价,在李兆廷看来,最公允的评价就是俗世奇人,黑白两道通吃,金钱美色在怀,在滚滚红尘、功名利禄争斗中全身而退,最终大彻大悟!
在江湖,在朝堂。
在中原,在海外。
在黑道,在白道。
在商场,在情场,在官场。
韦小宝在哪都是“俗世奇人”。
红尘滚滚,全都经历过。
钱权美色,全都尝试过。
曾位极人臣,也曾有灭顶之灾。
曾出家为僧,曾做过反贼,曾做过邪派高层,也曾做过正道栋梁。
你说韦小宝坏,韦小宝承认。
你说韦小宝好,韦小宝也认。
好人坏人、黑道白道、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出世入世,都是他。
一个人有韦小宝的经历,最终能坚守底线,抛弃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哪怕半点武功不会,也能大彻大悟,在精神境界方面处于江湖绝巅,有资格以炼神逆推练气,获得一身高深修为,别人多是由外而内,他是由内而外。
更何况,韦小宝本就会武功。
当初在神龙岛做白龙使时,得传神龙教主的“上天入地杀神一式”,得到神龙教圣女龙儿毕生功力,更是在红尘历练中,领悟佛门绝学阿傩刀。
沈玉门的阿傩刀张狂霸道。
韦小宝的阿傩刀一念佛魔。
韦小宝与阿傩刀,就像俗世奇人遇到俗世奇缘,契合度无与伦比。
常人一生追逐的功名利禄,韦小宝二十岁就全部得到,金钱富可敌国,朝堂官居极品,黑道威名赫赫,白道关系网遍天下,一夜间全部舍弃,这般奇中之奇的经历,当真是亘古罕见。
……
推开门。
李兆廷见到了韦小宝。
作为康熙的“发小”,韦小宝垂垂老矣,胡子白,留着大光头。
时光夺去韦小宝的青春活力,却无法夺去韦小宝的性格,反而让韦小宝多了几分大智若愚的成熟稳重,看到李兆廷进来,韦小宝轻轻挑挑眉毛。
“小子,看到你真讨厌!”
“晚辈长得很欠揍吗?”
“你会让我想起年轻时代,进而想起我垂垂老矣、青春不再,让我感怀时光飞逝、红颜易老、英雄迟暮!
你这是什么眼神儿?
难道韦小宝一直都是文盲?
我不能学几个成语吗?
混小子,你的眼神太放肆了!
信不信我给你一刀!
斩断你的孽根,让你做和尚!
我看你很适合成为高僧。
你可以继承我的法号!
还看!还看!信不信我揍你!
越看你越觉得讨厌。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年轻时的敌人是怎么看待我的,就像看到瘟神,距离近了被克死,本想惹不起躲得起,瘟神主动送上门,惹不起也躲不起。
你能不能换个眼神?
这么多年,我有很多长进!
难道你想听‘鸟生鱼汤’?”
李兆廷一句话也没说,韦小宝急的上蹿下跳,李兆廷的眼神太过恶搞,让韦小宝忽然理解了刘一舟、郑克爽,他们看自己,估计也是这种感觉。
人怎么能这么讨厌?
好想把这货用神武大炮轰成渣!
李兆廷笑道:“怎么称呼?韦爵爷韦香主韦前辈?您更喜欢哪个?”
“你猜!”
“猜不出来,就叫前辈吧!前辈,我刚才一个字没说啊!从始至终,都是您在说话,这事儿怎么能怪我?”
“你的眼神已经说明一切!”
“我的眼睛不会讲话。”
“你的表情比评书更有趣!”
“难道您想给我说一段评书?”
“我想给你一掌九天十地菩萨摇头怕怕霹雳金光雷电掌,这是我师父传我的绝世武功,一掌打出,方圆好几十丈的人畜虾蟹跳蚤全都化成飞灰。”
“你有菩萨,我有如来,想不想看看如来神掌?一掌拍碎大鲸鱼!”
“如来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在少林做和尚的时候,从未见过如来。”
“如来从来没有来过。”
“说人话!”
“难道您没看过佛经?”
“我那个时候不识字。”
“您现在会讲成语了!”
“我闲着没事读了几本书!”
韦小宝撇撇嘴,事实上,韦小宝以前也会讲成语,他喜欢听评书,学过一些江湖典故,复杂的成语不懂,江湖常见的切口,十三岁就已经纯熟。
之所以故意装扮做文盲,因为做文盲有好处,作为皇帝,你是想听状元用三百个典故夸你尧舜禹汤,还是想听一个文盲发自内心夸你鸟生鱼汤?
状元夸朕是为了官职爵位。
文盲夸朕,他这么蠢,啥都不懂,这肯定是真话,朕是尧舜禹汤!
状元郎说四百零六个典故,用古往今来的圣明君主吹捧康熙,也不如韦小宝一句“鸟生鱼汤”,这叫满足皇帝情绪价值,有个后来人模仿此道,果然位极人臣,后来人名叫……李卫!
我是文盲,我是蛮夷,我可以不懂礼仪撒泼打滚,别和我讲大道理,我听不懂大道理,我只会胡搅蛮缠。
看似是被人鄙夷的丑角,实则能获得极大收益,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为皇帝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说白了就是……宠臣!
两个风流种子见面,哪怕其中一个是耄耋老人,稍稍谈论几句,话题自然而然转移到女人方面,韦小宝有七位娇妻美妾,子孙后代比金家还多。
这些人大部分送回中原。
韦小宝给他们钱财,让他们隐姓埋名创家立业,有些实在不成器,把他们留在身边,免得他们横死江湖。
最可惜的是沈玉门。
最像韦小宝的后辈,无论容貌还是风流性格,包括阿傩刀,都是走韦小宝的道路,奈何性格太过张狂,逆风时能激发战意,顺风反而渣操不断。
运气好顺风变逆风,绝境翻盘。
运气不好,顺风直接变成死局。
除了沈玉门,还有几个出色后辈。
韦小宝的儿子不是很多,妻妾生的大部分是女儿,外孙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外孙女,与段正淳同病相怜。
有的嫁入冯家、韩家、还有的嫁入沈家、孔家,已经有了曾孙女。
韦小宝感叹:“我年轻时的福缘太过深厚,影响到了子孙后辈,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有几个能放下?”
“英雄侠义,儿女情长,儿女之事距离晚辈太远,说说英雄侠义吧!您去过侠客岛吗?您有没有航海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