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第五集团军在海法的外侧部署了弹性的防御阵地,其中包含大量的反坦克壕、地雷、假阵地等等。
这种布局能有效针对阿拉伯人喜欢用的大纵深突击战术,可以让先头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然而陆凛却向锡安人展现了一套对弹性部署极为有效的进攻方案。
那就是在锡安失去了制空权,以及庞大后勤补给能力的情况下,指挥炮兵对已经标记好的敌军防御阵地实施了覆盖式的炮火打击。
这套战术理论的思想,并非寻求传统的线性突破,而是要造成敌军的“系统性瘫痪”,让战场态势对己方“单方面透明”。
在猛烈而精准的火力下,每一个锡安防御节点都感觉自己是在孤军奋战,无法获得邻部的支援,也无法了解整体的战局,恐惧与孤立,比炮弹更能摧毁一支部队的意志。
很快,残存的锡安部队被迫放弃了外围阵地,收缩至海法城内。
“蝰蛇部队注意,执行‘大扫除’行动,按预定扇区进行侦察,标记所有防御节点以及火力点。优先权限,发现即摧毁,顽固目标呼叫炮火。”
随着清晰的指令下达,十余架“眼镜蛇”旋即散开,螺旋桨轰鸣着,滞留在海法的上空。
海法的规模并不及大马士革,白色的低矮房屋如羊群般密集地铺满山坡,其间点缀着少数教堂与政府建筑的尖顶,在直升机的视角中可谓是一览无余。
与此同时,地面的突击部队也开始涌入城市。
加装了前护盾的m113装甲车和m60a1主战坦克,沿着主干道快速推进。
他们一改传统步兵战的谨慎,以极快的速度对城市进行穿插分割。
在遭遇敌军零星火力阻击时并不停车,用车顶的重机枪对着两侧建筑的窗口、巷口进行持续的压制性扫射,迅速打开城市的缺口。
紧随其后的步兵班则娴熟地利用装甲车提供的移动掩护,清理两侧建筑。
这套立体而敏捷的作战方式,已经初具现代城市战的雏形,基本摆脱了逐屋争夺、伤亡惨重的消耗战模式。
说实话,这套战术给城里的锡安士兵有点打懵了。
他们以为即将迎来的是一场惨烈的绞肉战——双方围绕着某条街道、某栋大楼,以一条清晰的战线进行反复拉锯和厮杀。
可现在四面八方都是枪声和引擎声。
他们第一次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迷失了方向。
“我们在中央大街遭遇了敌方的装甲车,他们正在朝着市政厅的方向挺进!”
“城西工业区与敌军步兵接触,对方只持有一个排,并持有重火力,请求支援!”
“.”
城东,某个临时加固的街垒后方,锡安的二等兵大卫正努力尝试理清这混乱的局势,他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身后几公里的城区会出现阿拉伯人。
可还没等他从这震惊中回过神来,一种更加沉闷、如同远方闷雷般的巨响隐约传来。
虽然隔着数条街区,但脚下大地传来的轻微震动,却带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下一秒,空中传来一阵阵尖锐刺耳、仿佛要撕裂布帛的呼啸声。
大卫脸色一变:“炮击!隐蔽——!”
话音还未落下,一发炮弹就落在了大卫所在街垒后方的一条交叉路口。
他眼睁睁地看着街道中央的沥青路面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地向上拱起,随即炽热的火焰混合着黑色的硝烟和无数碎石断砖,形成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向四周疯狂扩散。
从天空俯瞰的视角,双志的第一轮精准炮火覆盖已然降临。
那些被标记为坚固节点的锡安防御阵地,在冲天而起的火光和浓烟中分崩离析。一栋栋建筑在震耳欲聋的巨响中轰然倒塌,化为一片片燃烧的废墟。
这还是阿拉伯的军队第一次在锡安的城市里,疯狂推进。
望着远处城市冒出的滚滚黑烟,泰米叶叹息道:“可惜了,我还想看看这座城市完整的风景呢。”
班达尔:“没事,说不定这才是他们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
“什么意思?”
“就像他们教堂的彩色窗户一样。”
班达尔想了想:“你没觉得,有种破碎的美感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