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你老在意那个评分干嘛?
消息传回国内,#余惟最佳剧情#的词条以惊人速度攀升至微博热搜榜首,短短两小时内阅读量突破2.3亿。
小说里夺冠就是结局了,但人生不是,荣誉只是生活的小高潮,获奖以后除了鲜掌声,也有一地鸡毛。
如果说音乐奖是慰藉,那最佳剧情就是意外之喜,毕竟连余惟自己都没想到他能拿到这个奖。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欢天喜地,但势必有人会提出质疑。
余惟不怎么看外网,但还是听到一些风声,说主办方把奖颁给他们是想打开国内市场什么的。
没直接说黑幕,但快把黑幕二字糊人脸上了……
他们和主办方有个锤子合作,余惟都没几个能叫的出名字的,只能说赢了不该赢的人,拿了不该拿的奖。
倒不是说《调音师》拿这个奖不够格,而是客人应该参与不了分猪肉环节。
蹭饭可以,直接给人连锅端了,人欧洲影迷能接受才怪,把白玉兰大奖颁给外国人,大家肯定也得炸缸。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主办方把奖颁给他们无疑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无论国外国内,这件事的讨论度都相当高。
余惟严重怀疑,卢纹奖主办方把奖颁给他们,除了中和矛盾,也有想用他们炒热度的意思……
最佳短片奖肯定不能这么玩,但其他奖颁的有争议些,就能引起不少流量和讨论度,在热度面前,没什么是无法割舍的。
余惟这时才深刻的意识到,其实国外也一样,这就是一个流量至上的快节奏时代,谁都不能免俗。
他们这是被主办方当成流量密码了啊,怎么感觉自己到哪都是流量密码?
不过国内余惟是真有流量,在这只是外来户这个身份有一定可操作空间。
“管他什么有的没的呢,拿到大奖就是赚。”
有奖总比没奖好,敢给他们就敢要,《调音师》也确实配拿这个奖,这不算硬给,顶多是不符合观众期待。
反正他们后天也回国了,管这边的人认不认可呢,到时候一点风声都进不来……
防火墙最有用的一集。
不同于当地影迷的质疑,国内观众一片叫好,天还没亮就引起了热议。
营销号和新闻媒体紧随其后,呈现出不同报道角度,标题多为“爆冷!”“逆袭!”等夸张用语。
主流媒体则更关注奖项本身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强调这是华人首次获得该奖项,着重介绍卢纹国际电影节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权威性。
还是自家人好,没那么多阴谋论……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随着热搜节节攀升,不少质疑的声音也随之出现。
网络就这样,只要一件事热度高了,就总会有唱反调的人站出来,一方面体现自己的清醒,一方面吃流量。
有影视评论博主发布长文,详细列举本届电影节提名作品名单,直言。
“《调音师》在国内豆瓣评分仅9.2,但《城市交响曲》评分高达9.7,这奖到底是对艺术的认可还是妥协?”
余惟看完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都听豆瓣的了,那还能说什么呢……你老在意那个评分干嘛?
《调音师》在国内都播多久了,播放量破亿,哪怕只有几十万人打分也肯定会有不喜欢的人。
人家的片子还是入围后才传到国内的,也没多少人关注,喜欢的人才会特地去打分,评分能不高嘛。
魏宇: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没时间跟他们闹了,你快去准备明天的演出吧,事关重大。”
原本祁洛桉是想在今晚狠狠“惩罚”余惟的,但明天他还要参加谢幕演出,还是得以大局为重。
想都不用想,本来余惟的演出就备受瞩目,现在出了这档子事,肯定会有一群人等着他的演出。
不过之前大家是期待加好奇,现在多少会带些审视的意味,要是没演好很容易被群嘲。
本来谢幕演出就是电影节最后大家热热闹闹收个尾,但这件事显然让余惟的演出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被舆论影响是这样的,再加上《城市交响曲》团队的虎视眈眈,这场演出要比想象中凶险很多。
曲子余惟已经兑换了,虽说很多优秀的钢琴曲都是经典之作,但80年代后的优秀作品也不少。
其实选择的空间还是蛮大的,第一首正儿八经兑换的钢琴曲,他想选首自己喜欢的。
久石让的《天空之城》,86年的作品,也是余惟曾经单曲循环次数最多的钢琴曲。
这次的演出也没什么主题,尽兴就好。
其实曲子的名字今天中午就出现在余惟的小说里了。
《激赞顶流》复活赛结束后,主角上台弹奏了一首《天空之城》,不过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是干嘛的……
看直播听到余惟演出的消息后,国内的观众这才知道,原来这是余惟给谢幕演出准备的作品。
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们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但当地的观众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就是看余惟小说带给他们的自信!
如果可以他们自然也是想见证这一幕的,但闭幕式的安排时间太阴间了,七点开始十点结束。
算算时间,国内就是半夜一点到四点,这谁熬的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