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王朝1627 > 第184章 大明欠税大户背后的部分真相

第184章 大明欠税大户背后的部分真相

所以,朱由检先是让户部的郭允厚整理出了天启六年、七年两年的赋税逋欠表格。

欠得最多的是谁呢?

旧饷这边,是河南、山东、苏州、湖广、松江、常州等地,共计113万两。

第一名河南,17.9万两,第二名苏州,14.8万两,第三名山东,13万两。

再往下则是松江、湖广各自5万两,常州、福建、江西等各自2万两等等。

新饷的征收比较给力,欠饷的则是江西、陕西、山东、淮安府、浙江这些地方,共计39.4万两。

其中第一名是江西,24.7万两。

山东发大水,河南今年小旱,拖欠一下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有了灾荒,无论严重与否,总归是多了个拖欠的理由。

但你苏松之地、江西之地,天启七年可是风调雨顺,没灾没荒的,凭什么敢不交今年的份子钱呢?

是欺吾剑不利乎?

是故,朱由检便让司礼监将过去十科,共计三千五百四十四名进士,全部按籍贯整理出来,列成了这张《各科进士分省罢斥透视图》。

(附图,这个数据来自我爬取的历年进士名录。正确率应该在90%以上)

(但我毕竟不是写论文,确实也不会、也没有这个时间一个个逐一校对,有所错误,请多担待。)

这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天启二年、五年这两科,可能是新科进士们大多刚外放到地方做知县,升回中央的人较少,罢斥的幅度还不算高。

天启五年只有2.57%被罢免,天启二年也不过5.38%。

但越往前,各科的罢斥率就越高,最高峰出现在万历二十九年,那一科的进士,竟有18.94%的人都被罢斥了。

朱由检好奇地查了查附属名册,不由得乐了。

刘宗周、南居益、周起元、熊明遇……好家伙,全是这科的,简直可以说是东林科本科了属于是。

但这些发现,只是有趣,却仍旧不是朱由检最关心的。

他一路细细地查看下去,时不时拿起附属的册子翻阅比对。

终于,他放下了手中的册子,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数据不会说谎。

苏州、松江、江西,这三个欠税大户,确实出现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的罢斥率。

其中,苏州府更是以18.68%的惊人比例,夺得了本届“罢斥大赛”的冠军,将其余各地甩在了身后。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湖广、山西,罢斥率也相当高,但在完税上表现尚可,只是占据中游罢了。

这可能和这两地的赋税结构有关系。

湖广号称鱼米之乡,藩王又少,赋税压力本就轻。

而山西供给大同、宣府、陕西三边的民运居多,京运比例本来就小,要看它的实际情况,恐怕要等户部清点完民运银的比例后,才能看出个根底。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感叹。

他略微找回了一点后世那种,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快感。

只不过前世都是分析些转化率、曝光率之类的东西,这一世居然tm的在这里分析罢斥率!

至于这大数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大明司礼监牛马们的血与泪,那就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但……牛马辛苦了,确实该给他们喂喂草了。

朱由检抬起头,沉吟片刻,对高时明说道:

“朕多有支使司礼监、厂卫,做些不甚能为外廷所知之事。”

“此事若循外廷之例,以加红加绿论赏,却又不方便开列其中细节,与新政开诚布公之风不相吻合。”

“但有功必记,有功必赏。”

朱由检顿了顿,继续道:

“高伴伴,你回头找王体乾、田尔耕一起,定一个内宫、厂卫内部通行的功赏方案。便以‘加黑’为计,每道‘黑’与薪俸、赏银、升迁都一应挂钩,仿外廷之例,只是不对外公开就是了。”

高时明心中一热,连忙拱手领命:

“臣遵旨。此事易做,有外廷方案参考,想来十日内便可呈上初稿。”

“嗯。”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道:

“另外,下次月考,就从内书堂中提拔些成绩优秀的人补充进司礼监吧,现在的人手,确实是有些不够用了。”

“司礼监各员,也视朕登基以来的辛苦劳累,拟个名单上来,到时候各自加上月俸若干。”

高时明脸上笑容满满,道:“臣代他们,多谢陛下体恤!”

朱由检最后用手指点了点桌上这份册子,道:

“至于此册,往后每半年制造一次。”

“但改为只看在任官员的籍贯、品级两事。”

“第一份的时间可以慢一些,定到永昌元年再开列,那个时候,各处官员的任免应该也差不多稳定下来了。”

“至于名字,就叫《大明各品级分省官员在任透视表》吧。”

“遵旨。”高时明再次躬身。

有了这个表,也算是朱由检对天下各省势力平衡的一个参考物了。

甚至于科举名额也不是不能拿来做做文章。

每科300人还是太少了,往后要逐步增加名额,直到把进士变成完全不值钱的东西才行。

——就和后世的大学生扩招一个道理。

至于扩招的说法,倒是可以和各省纳税额度挂上勾来。

在基础300人的名额外,视各省赋税缴纳完备情况,再单独开设“奖额”就是了。

只是这个事情永昌元年是来不及了,也太过仓促,倒是可以放到永昌四年来试试看。

——不对,或许不一定是永昌四年,或许永昌三年也行。毕竟三年一科,效率还是太慢了一些。

就看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攒够了威望,来推行这种已经是比较严重冒犯在任官员利益的事情吧。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全身骨节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脆响。

他正打算再叫高时明,把南直隶各级官员的浮本拿过来看看,为下一步的棋局提前做些准备。

却突然,一名小太监自殿门外探出头来,神色慌张。

“陛下……有甲级电报送到!”

朱由检与高时明对视一眼,两人脸上的轻松瞬间褪去,化为一片严肃。

“速速送上来!”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法兰西之父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人在魔卡,策反知世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莽荒纪之风雷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