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嫻姐儿婚事,配享太庙
镇国公府,后院厢房內,灯火通明,女使僕妇轻手轻脚的穿梭其中,一副静謐祥和之派。
顾廷燁获封国公之位时,赵晗將原寧远侯府隔壁的澄园一併赐予他。
澄园是太祖时期一名功臣的宅子,后因犯事被抄家流放,宅子一直空置著。
园內奢华而不失雅致,环山绕水,飞檐青瓦,厅堂轩,格局宏大。
想要细细逛完整个院子,少说也得一两日工夫。
顾廷燁又將寧远侯府和澄园打通,两宅合二为一,重新修葺规整,將正院取名为嘉禧居。
单论起宅子的规模,要远甚於英国公府和魏国公府。
顾廷燁离宫后,並未耽搁,径直回到家中,嫦姐儿一看到他的身影,立刻丟开手中的不倒翁,跌跌撞撞扑进他的怀中。
已经三岁的嫦姐儿穿著水红色小衫,头髮梳成两个圆滚滚的小髻。
一张鹅蛋小脸白里透红,眉眼间隱约带著几分武將之女的英气,模样娇憨灵动。
顾廷燁笑呵呵的將她抱起来,指腹轻轻颳了刮她软乎乎的小脸蛋,一同往屋內走去。
这会儿袁文缨正坐在案前拨弄算盘,噼里啪啦的响著,见父女俩进来,她抬眸一笑,並未停下手中的动作。
“告诉官人一件喜事,常嬤嬤的孙子中秀才了。“
顾廷燁眉梢微挑,语气中满是欣慰,秀才虽只是科举入仕的第一道门槛,但能迈过去的,十中无一。
“常嬤嬤这些年在府內尽心尽力,如今孙儿有出息,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回头让帐房备份厚礼送去,今后读书上的一应用度,让他儘管去帐房支取'
袁文缨轻轻点头,“好,都听官人的。“
“自今日起,咱家也俭省些,饮宴游乐能免则免,一应奢靡之物皆不可採买。”
见袁文缨面临不解,顾廷燁接著道:“近来久未降雨,官家心繫百姓,已经下令减膳澈乐,躬亲祈雨。“
”我身为官家一手提拔的臣子,食君之禄,自当与君同忧。“
此话一出,袁文缨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明儿一早我就吩咐下去。“
”对了,嫻姐儿的婚事官人考量的如何了?“
自打顾书嫻及笄,想要求娶的人家比比皆是。
毕竟这可是能和顾廷燁搭上关係的大好时机,一旦错过,至少得等十多年。
“汝阳侯府沈家的人前日又遣人来探口风,话里话外都是他们家大郎,我瞧那孩子倒是不错,稳重有礼,模样也周正。“
汝阳侯也是太祖时期分封的世袭侯爵之一。
虽说这些年不可避免的在走下坡路,但有爵位护著,子孙只要太过荒唐,一辈子富贵荣华是少不了的。
像顾家、齐家、郑家、张家这般能將荣耀继续绵延百年的门户,少之又少。
顾廷燁抬手摸了摸下巴,左右权衡一番后,轻声道:“沈家门风倒是不错,
得空让他家大郎来和嫻姐儿相看一番。“
“若嫻姐儿和嫂嫂都没有异议,这门亲事便可以往下议了。“
袁文缨脸上露出笑意,点头道:“官人说的是,我打算把城郊的两百亩水田和几处庄子铺面都添进嫻姐儿的嫁妆里。“
顾廷煜行事周全,他清楚自己不是长寿之相,早在嫻姐儿出生不久,便著手为她准备起嫁妆。
大周盛行厚嫁之风,邵氏又是个没主意的。
自己哪天一旦病逝,嫻姐儿没了靠山,再没有丰厚的嫁妆撑腰,在婆家难免要受委屈。
因此,单是顾廷煜为嫻姐儿留下的物件,已经足够她风光大嫁。
“好,你准备就行,嫻姐儿到底是从咱家出嫁的姑娘,万不能让她委屈了。”
顾廷燁缓声应道,毕竟这事儿论起来於他的名声也大有助力。
九月末,荣飞燕顺利诞下皇七子,赵晗赐名为赵琮,荣家上下张灯结彩,欢喜不已。
荣飞燕从修媛晋升为昭容,虽仍在嬪位,但地位比起修媛要高出不少,仅次於嬪位之首的昭仪。
荣显普升为五城兵马司北门指挥使,官职为正六品。
皇宫,玉京殿內,荣太妃怀抱著琮哥儿,眉目舒展,心中欢喜不已。
她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没能留住。
一时间忍不住將所有的疼爱尽数倾注在这个小外甥身上,把仁宗赏她的几样压箱底的宝贝都拿了过来。
“可惜皇后娘娘膝下有两位皇子,我的琮哥儿与太子之位是彻底无缘了。”荣飞燕捧著热茶,撇了撇嘴。
荣太妃轻哼一声,低声道:“你这话说的,就是皇后无子,可有张贵妃,贤妃她们在,怎么也轮不到咱们。“
“琮哥儿將来能封个亲王,安稳富贵,再娶个知书达理的王妃,比什么都强'
o
荣飞燕耸了耸肩,面露无奈。
她爹前半生还只是个泥瓦匠,论起家族底蕴,根本不能和她们相提並论。
“唉!”荣飞燕仰天长嘆一声后,扭头將目光放在琮哥儿身上。
洪武十年,降雨仍旧稀少的很。
淮南、江东、润州等地陆续受到波及,但因水利修建得当,有渠堰灌溉,田里的庄稼受损並不严重。
各地官府屡次举行祈雨仪式,虽然没什么效果,但可以短暂的安一安民心。
皇宫,文华殿內,檀香裊裊,庆云微垂著眼帘,安安静静的侍立在一旁。
明兰斜倚在靠窗的软榻上,身著一袭月白色锦裙,髮髻简单挽起,斜插著一只羊脂玉簪,打扮的低调素雅。
此刻的她正眯起眼睛,昏昏欲睡。
赵晗则端坐在案前,手持硃笔,不急不慢的翻阅著韩章今早递来的奏疏。
片刻后,他轻轻吐出一口浊气,“韩卿要致仕了。“
明兰闻言,眨了眨眼睛,轻声道:“韩大人已到古稀之年,在朝中操劳半生,眼下告老致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官家若是心有不舍,或许可以再挽留一二?“
赵晗摇头道:“韩卿不止一次说起自己精神不济,恐耽误国事,强行挽留倒显得朕太过刻薄了。“
七十有三的年纪,也该告老回家,颐养天年,况且其长孙韩诚为人公正,政绩斐然,是个可塑之才。
大周文官致仕后的待遇极高,除金银绸缎外,中阶文官可领取在职时一半的俸禄,
高阶文官则是全俸,还允许其回乡后依然能够穿著官服,佩戴相应品级的鱼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