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其他方向
为汉阳船舶修造厂完成剪彩,彭刚并未急于返回武昌,而是在汉阳县知县王大雷的陪同下,换乘马车,轻车简从,在汉阳城附近略略参观了一番。
虽说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江夏县历来都是湖北无可争议的首县。
但江夏县作为曾经太平军和清军的主战场之一受损太过严重,不是短短一两年时间能够恢复的。
故受战争影响不大的汉阳县,目前在经济上才是湖北地区当之无愧的首县。
汉口隶汉阳县,随着汉口的开埠,这一趋势明显还有加强巩固的迹象。
汉阳城面积较小,城墙围拢而成的城区面积仅有0.38平方公里,不多时,彭刚的马车便从凤山门驶出了汉阳城。
出了城,彭刚推开窗,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油菜的芬芳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平整的田畴,沟渠纵横,流水潺潺。冬小麦已抽出青绿的穗子,长势喜人;金黄的油菜田如同织锦,铺展到天际。
“殿下请看。”随行的汉阳县知县王大雷指着窗外,脸上带着掩不住的自豪。
“自去前岁依照殿下颁布的《耕者有其地法令》,完成土地清丈以来,将前清官田、士绅的田地分给无地少地的佃户后,汉阳农人的心气儿就完全不同了。
以往是给东家种地,如今是给自己种地,那是起早贪黑,精心伺候!您看这秧苗的长势,比往年好了不止三成!明年,汉阳县就可以正式开征赋税了。”
彭刚微微颔首,瞥见田埂上有老农正带着儿孙仔细地清理水渠,有妇人提着竹篮在田间施肥。
马车行至一处距离汉阳城约莫二十余里的集镇。但见青石板街道整洁,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幡旗招展。
集中铁匠铺里叮当作响,火星四溅;布庄里各色土布、洋布琳琅满目;茶馆里坐满了歇脚的客商,谈笑风生。
“殿下,如今这样的小集镇,汉阳县有二十二个。”王大雷如数家珍般地介绍道。
“自殿下平定湖北,推行轻税护商之策,杂税一概废除。汉口之外的集市,只征收固定的坐贾税和行商税,商贩们也更活跃了。您看这街上,不仅有本地货,还有来自湖南、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甚至是广东、上海的洋货!”
集市上人流如织,叫卖声、议价声不绝于耳。人们衣着虽仍朴素,但已不是人人都是一脸麻木的菜色,几个孩童举着新买的人,嬉笑着从街道上跑过。
汉口之外,其余的集市只征收固定的坐贾税和行商税倒不是彭刚心善,不想在其他的集市扩大商税的税源。
根本原因还是受限于税吏不足,以及出于恢复本地商业的考量。
再者,汉口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周边府县集市上贩卖的很多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都是从汉口批发进的货,这些货物在汉口已经交过税了。
穿过集市,来到一座利用旧祠堂改建的蒙学堂
彭刚示意停车,悄然走近。
虽说武昌师范学堂的第一批学生还没毕业,蒙学堂还没有教师。
但学堂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桌椅黑板齐备,学堂墙壁上,却赫然贴着彭刚颁布的《劝学令》和简化后的《耕者有其地法令》图解以及一些各省,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舆图与简略的介绍。
“县里如今已设蒙学堂三十五所,虽还简陋,但至少让贫寒子弟有了识字明理的机会,就等陛下派出教师。”王大雷低声道。
“武昌师范学堂的师范生过完年便可毕业外派任教。”彭刚拍了拍王大雷的肩膀,勉励说道。
“干得不错,再接再厉,你是我北殿在平在山时期的老人,各府的知府缺都还空着,只要你们这些知县实心任事,这些知府缺,迟早要由你们顶上去。”
“谢殿下栽培,没有殿下,就没有属下的今天,属下一定实心任事,不负殿下所望。”王大雷激动地说道。
王大雷早年是给紫荆山王家的王作新,王大作兄弟办事的,后来大冲的王大作家为彭刚所围困,为活命,方才大义灭亲,投效了彭刚。
王家兄弟给他画过饼,彭刚也给他画过饼。
不过比起同家族兄弟画的饼,王大雷更愿意吃彭刚画下的大饼。
王家兄弟给他画的不仅鲜有兑现的,且多是一些蝇头小利。
而彭刚给他画的大饼,不仅大得超乎想象,还基本都能够兑现。
他王大雷以前连个童生都不是,如今能贵为一县之尊,这是他过往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彭刚也并非是单纯地在给王大雷画大饼。
西征之后,不含洞庭湖边零零散散的州县,彭刚控制发府已有七个。
但至今未任命一个知府,他的治下确实有七个知府的实缺。
知府一级的中高级官员,彭刚确实更倾向于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知县中择优擢升,而非直接空降。
在汉阳县略略转了一圈,彭刚乘坐渡船回到了武昌的北王府。
护送美利坚洋行商船船队过江西战区水域,并且将支援马当镇翼殿兵马的粮秣军需成功送达后,六团的代团长陈淼回到了武昌,向彭刚复命。
只是陈淼回来的不是很巧,陈淼回来的时候,彭刚在汉阳为汉阳船舶修造厂的成立剪彩。
陈淼在北王府候了大半天,直到日渐西沉时,陈淼才见到了彭刚。
“属下幸不辱命,成功护送旗国洋行的船队通过了江西。”说着,陈淼从领兜里掏出一沓银行券上交给彭刚。
“这是几个旗国洋行的大班、船长贿赂属下的银票,说是感谢属下护送他们感谢费,能找汉口的西洋商人换黄金,属下不敢私受。”
彭刚好奇的接过陈淼上交的银行券查看了起来。
原来是英吉利国的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在华面对本国以及欧美商人发行的英镑银行券。
1850年代初,渣打、汇丰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英资银行还未入华开展业务。
此时在华的最大、最成功外资银行是丽如银行。
该行是19世纪英国政府特许的殖民地银行,前身为1842年成立的西印度银行,总行初设于印度孟买,1845年迁至伦敦并更名为丽如银行。
同年在香港、广州设立分行,1847年成为首家进驻上海的外资银行,主营国际汇兑与银行券发行业务,参与英、印、华的三角贸易结算。该行1845年便获得了英吉利政府的“皇家特许状”。
19世纪中叶,主流国家的货币,诸如英镑、法郎、美元乃至卢布都已经有纸钞。
和后世纸质货币所不同的是,此时的纸质钞票是基于发行银行信用的流通货币,发行行的信用与实力对纸钞认可度乃至价值的影响极大。
同是英镑,英格兰银行、巴林银行发行的一英镑银行券,和其他不知名银行发行的一英镑银行券相比,价值天差地别。
英格兰银行、巴林银行发行的一英镑银行券,真的值一英镑,在某些地区,比如印度、澳大利亚,还会有溢价。
没有获得特许的不知名银行发行的一英镑银行券,有时候当厕纸都嫌伤菊。
几个旗国洋行的大班、船长贿赂陈淼的不是银票,而是货真价实,见票即兑等价黄金,没有期限限制的“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