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兵道:“这是军国重器,应当快速普及。”
徐晨笑道:“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今年会先在京城和天津卫建立一条电报线,验证一番,等成熟了才会逐步推广。”
就这样刘永和李文兵带着一脸惊叹离开了墨子学院。
徐晨看着两人的身影无奈叹口气道:“元首和总理大臣的权利没有划分好,总理大臣应该让景明来确定的”
徐晨当元首的时候,刘永虽然是辅助他,但因为徐晨主要的精力用在大政方针和攀登科技树上。
民朝的政务几乎是刘永一言而断,他的权力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
等李文兵成为总理大臣之后,他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权利也应该和当初刘永一样,民朝政务应该由他来决断,元首应当主抓政策和方向的大事,指挥大家往哪里走。
但刘永上面还有徐晨,大的政策方针,大同社习惯开执政会集体商议做决定,政务又全是总理大臣府的。
这让刘永感觉自己上下受到挤压,元首做的还不如总理大臣舒服。
最开始的两人还能因为往日交情,相互忍让,但随着这一次民朝战胜西班牙夺取了新大陆,双方对处理西班牙殖民地的政策想法完全不同。
庞大的外债压的两人喘不过气,缺钱的朝廷百事哀,两人对民朝开源节流的方式政策完全不同。
刘永想要卖掉那些资不抵债的作坊,减少财政的损失,在他看来这些作坊在商贾经营好,也要上缴利税,这一进一出就增加了财政的收入。
但李文兵却认为这些作坊经营起来可以增加官营体量,他们大同社是利用商贾,怎么能做主动壮大他们的事,要壮大也是要壮大大同社的作坊,刘永的做法简直是在资敌。
后面对于银矿处理两人这想法也是截然相反,一个要拍卖,一个要专营。
他想要减少民朝公使钱与功臣年金的支出,以前民朝财政健康这笔钱还算不得什么,但现在欠了上亿元,每年还要拿出上千万元,这就极其惹眼了。
但刘永却坚决反对想,他认为现在地方上已经很艰难,不能让他们做事,又不给钱。
李文兵却觉得刘永太软弱了,总想和稀泥的解决问题,缺乏刀刃向内的坚持。
刘永却认为李文兵根本不懂如何发展经济,只知道依靠蛮力乱来。两人对新大陆处理的方式,对开源节流看法不同,直接的激化了矛盾。
偏偏两人都是大同社的元老,一个人长期处理民朝的政务,一个人长期执掌督察院,两人的威望也相差无几,各自拥有的支持者也非常多。
所以从去年开始两人的争斗就非常激烈,以至于对新大陆施政策略到现在还没有确定。
但大部分民朝尚书还是站着刘永一边,一方面是刘永维护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次战胜了西班牙,夺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给了刘永巨大的威望,这让很多人站在他这一边。
李文兵这才想要借助徐晨的威望扳回一局,但徐晨不想要民朝分裂,只能带他们看看高科技的技术,对两人的斗争并没有插手,不过他还是认为维持制度更加重要。
墨子学院内徐晨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大同社的高层却已经明白社长是站在元首这方。
于是刘永快速去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拍卖银矿的政策得到通过,地方上作坊也严格实行破产制度,大量新成立的作坊,发卖的发卖破产的破产。
大同历二十五年(公元1647年)4月20日,京城,宛县纺织厂。
比起热闹红火的京城第一纺织厂,宛县纺织厂却呈现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新购买的纺织机还冒着金属的光泽,但却已经没有启动了,厂房虽然被擦的一尘不染,但却没有机械的轰鸣,也没有多少生气。
“沈老板,这些机器都是全新,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便是现在停了,我们的工匠一直在维护,您看这机器看不到一丝锈蚀,一丝灰尘。”纺织厂厂长周安讨好道。
工匠们神情麻木的,看着自家的厂长和教喻卑躬屈膝的讨好一个富商,然后卖掉自己大价钱购买过来的纺织机。
他们的厂长和教喻原本是军中退伍的好汉,现在却变成了这副模样,这让他们很难理解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
明明几年前纺织业还是红红火火,他们还在赚钱,忽然之间他们就接不到订单了,厂里也开始亏本,本来总理大臣府是想保住他们,但终究没有保住,他们的厂子终究要被卖掉了。
沈良看着这些机器,对着自己的手下示意,让他们检查这些机器的情况。
沈良带过来的大匠从上到下检查了一番,还开动了机器,忙碌半天之后确定是正常的,才带着测试的结果向沈良汇报。
沈良笑道:“周厂长,我做的也是咱们大同社的生意,算是自己人,我也就不压价了,这些机器我按原价的7折买下来。”
周安激动道:“多谢沈老板。”
午后,沈良就派人叫来了专门的运输车辆,把这些庞大的机器拉走,只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厂房。
当晚,宛县纺织厂,灯火通明,空荡的厂房内摆了6桌丰盛的酒席。
厂长周安红着眼压抑悲愤道:“是我这个厂长没本事,带着大家走上了绝路,好在社里没有忘记大家,大家可以领一年的遣散费,有这笔钱在,大家可以在京城继续生活,找到新的差事。”
教喻沈炼道:“我和厂长要去新大陆重新开始,如果大伙舍不得事业编的身份,也可以跟我们去新大陆。”
一个工匠道:“我们去新大陆做什么?继续纺织吗?”
周安道:“社里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农场,让我们去新大陆开荒种地。”
“我跟厂长去新大陆,我们厂的衰败,是老天爷不帮,我们非战之罪,大家都是种地的汉子,我不相信我们连种地也比不过其他人。”
“我也跟厂长去新大陆!”现场的工人,有七成愿意跟着周安去新大陆,余下的三成人,他们或是有退路,或是不想去大陆,吃了这顿散伙宴,拿了一年的工钱,也红着眼离开了厂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