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对士绅百分之五的清洗线
大同十二年(1636年)十月二十日,金陵城,文华殿。
金陵城内秋意渐浓。徐晨风尘仆仆地从江西赶回,马蹄在刚铺就的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沿途可见拆除城墙的工程仍在继续,工人们喊着号子,将一块块明代的城砖运往各处工地。
元首府设在原南京文华殿当中,徐晨刚下马,便见一众大同社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元首一路辛苦。”总理大臣刘永率先迎上,身后跟着督察御史李文兵、副总参谋长王二等人。
徐晨摆手示意免礼,径直走向议事厅:“路上已经看到简报,四川拿下了?”
大同社进攻江南,势如破竹,进攻湖广更是毫不费力,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
但只有四川行省是真的难打,哪怕徐晨去南昌也没有接到田建秀他们胜利的消息。
王二立即上前,展开军用地图:“昨日捷报,第七师与独立师已攻克成都。田建秀部从汉中南下,侯良柱率两万明军凭借剑门天险抵抗两月之久。幸而湖广方向的独立师与南阳水师配合,逆长江而上,连破夔州、重庆等重镇。”
徐晨凝视地图,手指划过险峻的蜀道:“田建秀果然没让我失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们这是硬生生啃下来了。”
“战况惨烈,”王二沉声道,“第七师伤亡三千余人,独立师也损失近千。但俘虏了侯良柱、蜀王朱至澍、四川巡抚王维章等一干要员。”
李文兵插话道:“元首,秦良玉虽是女流,但在石柱一带威望甚高。其麾下白杆兵骁勇善战,侯良柱在四川颇有声望,若能为我所用,能快速安定四川。”
徐晨沉吟片刻:“传令:设立西南都护府,任命田建秀为首任总督。独立师整编为第三十四师,归西南都护府节制。对侯良柱、秦良玉等将领,若无不法之事,可赦免录用为参军。”
秦良玉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不但是明末的名将,更是少有的女将,对大明王朝也是忠心耿耿。侯良柱在后事虽然不出名,但放在大名也是一员名将,著名的安奢之乱就是在他手中评定,他在四川威望极高,所以才能成为四川总兵。
当然徐晨赦免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的品德极高,甚至比大明将门还要高,将门都要杀良冒功,这两人却很少有这样的传闻。
说个讽刺的事,在明朝,军纪更好更忠心大明的,反而是像满桂,秦良玉这样的少数民族将领
徐晨继续道,“告诉田建秀,西南总督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土司,改土归流,让西南再无世袭的土皇帝!”
王二郑重记录指令,继续汇报:“西域都护王耀文上报,准格尔部近年来迅速壮大。巴图尔珲台吉对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汗国虎视眈眈,屡屡进攻两汗国,叶尔羌汗国,哈萨克汗国抵挡不住准格尔。”
徐晨眉头紧锁:“准格尔没想到还是就成气候了。”
另一个时空里,准格尔汗国与清朝长达百年年的战争,徐晨自然不会让准格尔成气候。
这些这些年他嘱咐王耀文支援火枪,火炮给两大汗国,希望提升这两国的武备,想让他们杀的更惨烈一些,方便大同社统一西域。
但只能说烂泥终究是扶不上墙,即便是有大同社支持,两个汗国还是打不过处于上升期的准格尔,反而成了运输大队长,大同社的武器装备让准格尔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了。
徐晨想了想道“准王耀文主动出击,遏制准格尔扩张。同时派遣使者,劝说叶尔羌和哈萨克归顺。西域自古就是天朝领土,不容分裂。”徐晨语气坚定道:“告诉王耀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武力,把两大汗国高层迁移到燕京。”
连做牵制力量都做不到,那你们俩就上餐桌吧。
“遵命!”
王二继续汇报其他战线:第八师与第五师在福建会师,正准备海陆并进攻打广东;第三师在长沙集结,剑指广西.
“保障后勤最重要。”徐晨强调,“新式的火枪火炮要调拨到,粮草要及时充沛。新占之地要迅速恢复生产,不能让大军饿肚子。但同意告诉各部队,严格遵守军纪。”
“遵命!”王二道。
军事汇报完毕,刘永展开财政报表:“虽然战事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秋收,但今年粮食总产反而有所增加。这得益于水利建设和抗旱会的有效组织。”
徐晨看着文件上的内容面露欣慰,今年虽然因为战事打乱了秋收的步骤,但因为水利修缮完善,加上今年旱灾并不严肃,抗旱会也把农户组织起来,最大程度减少均是对秋收的影响。
各地粮食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中原的粮食甚至增加了一成,水利设施完善之后,熬过了几波大的干旱,大同社的粮食危机终于逐步解除了。
刘永道:“属下以为,今年可以给每人每月增加一斗粮食。”
“准。”徐晨点头。
随着水利设施的,北方的粮食危机终于可以缓慢的解除,增加口粮也是必有之意,甚至等江南的战事完结,粮本制度也要逐步废除。
大同社的商贾对粮本制度头痛无比,他们想要扩充产能,招募工匠,但没有粮本,工匠就没有粮食,就没办法在城市当中做工,当然如果他们买黑市带领粮,工匠的口粮可能甚至比他们的工钱都要高。
偏偏大同社对加班又看的紧,加班时不但工钱要翻一倍,还不允许他们加的太多。这逼是他们想要扩充产,就不得不购买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
要知道大同社的这一批小作坊主终究是农业时代的人。在他们的三观当中,机器能用就不应该换,哪怕是坏了,修一修也要接着用,几百上千两银子购买的机器。
不当传家宝一样,传给儿子用,这不是浪费钱财。结果现在想要招工工匠,要去工匠司申请招工指标,想加班又不允许,弄得他们只能在机器效率上下功夫。
当蒸汽仿制中出现后,那些还用传统的木质纺织机的纺织厂,连大同社都不愿意下订单给这些小作坊,没几年基本上就倒光了。
所以大同社蒸汽机推广的很快,因为你不用,别人用,生产效率比你高,很快你就会淘汰出局。
当然放开粮食限制之后,他们的产能能扩充更多,这些商家自然愿意,甚至不少公民议员也要提议解除粮食的限制
城市的工匠他们也想多吃些粮食,他们虽然有钱,但平价粮食有限额,黑市的粮食又翻了好几倍,粮食的价格和肉相当,习惯节省的人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的。放开对粮食的限制可谓是众望所归。
说完秋收粮食之后,刘永面带喜色地汇报:“元首,今年我大同社税收正式突破七千万两,是明廷最高年份的十余倍。更可喜的是,税收连年增长,可见工商业日益繁荣。”
就这还没算缴获江南士绅的钱财,把这些算上各种金银珠宝价值就有两亿两白银。
他展开一份详细的税收报表:“钢铁产量突破二百万吨,相关税收逾四百万两。铁路、蒸汽机、机床等行业带动钢铁需求猛增。旱情缓解后,纺织原料充足,纺织业税收也增长显著,税收突破2000万两,是我大同社第一大税源。”
徐晨仔细翻阅报表,不时点头。但当他看到支出栏时,眉头渐渐锁起:“岁入七千万,岁出却逾亿?赤字三千万两?”
刘永神色转为凝重:“正是。自我大同社占据北方以来,连年赤字,最少时亏空千万两,前年最高达一千七百万两。这些年抄没士绅的家产,八成已填补亏空。今年虽得江南财富续命,但天下只有一个江南啊。”
身为大同社的当家人,即便自己手中有2亿两白银的家当,但每年赤字上千万两银,还是让他很担心寅吃卯粮,这点财富迟早会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