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身份互换,现在士绅才是贱民
大同十二年(1636年)十月十八日,南直隶,金陵城。
虽然战火远离金陵城不过两个多月,但这个城市却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洗南直隶士绅给大同社带来了天量的财富。
李岩用这笔钱,建设了大量的砖窑厂,水泥厂,钢铁厂,蒸汽机械厂等官营作坊,大范围的招收工匠。
同时以工代赈,在整个南京城内,大拆大建,原本的贫民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砖房,砖石不够,李岩请示徐晨之后,把南京城墙给拆了,把这些砖头用于修建民宅。
南京城内壕沟重新挖掘,路面也开始水泥化,这些工程吸纳了好几万流民,整个金陵城也成为了一个工地。极短时间内让流民遍地的南京,变得人人有差事,金陵的局面顿时就稳定下来。
张溥走在金陵的大街上,看着四周忙碌的土木工匠,和街道两旁遍布的手脚架感叹道:“金陵越来越像江北了。”
张采苦笑道:“江南士绅也算是自食恶果了,终究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供养了大同社,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往日的决定。”
张溥冷笑道:“后悔也晚了,现在这些人不是被关押就是去了发配东宁岛的道路了。”
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大同社的清洗却已经开始了,从松江府开始,大量江南士绅土地被分,全家被发配到东宁岛,这段时间江南士绅可谓是哀嚎连连,他们的样子反而让张溥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我们说大同报上的内容是别有用心,好了,现在让你们亲身体验一番。
他们俩运气不错,两人为官所作所为也算是清廉,张采在南明最后一刻也在想办法,便宜粮价,所以南明覆灭之后,他们只是罢官,沦为百姓,并没有受到俘虏的待遇。
李岩甚至询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文史类的官职,说了要考虑一段时间,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天下的局势变动。
两人一路走到钱谦益的府邸,钱谦益因为帮助大同社救了李岩等人,不但受到优待,还成为金陵学府的山长,在新朝也算是站稳了脚。
而他们来这里,还看到了很多老熟人,像黄道周,刘宗周这些大儒,方以智,冒襄这些青年学子。
“天如,你们来了!”钱谦益热情招待张溥两人。
“见过牧斋先生!”两人也行,来到方以智他们这边坐下。
钱谦益看着众人笑道:“各位知道元首给老夫一个差事,要建立一所金陵学府,李巡抚已经给某20万两办学经费,新的学府已经在建设当中,各位不是一代宗师就是青年才俊,老夫想请各位英才加入金陵学府成为夫子。”
钱谦益想要招揽夫子,但众人关注点却不在金陵学府,而是这段时间大同社对江南士绅清洗的行为上,不亲身很难感受其中的残酷,他们这一路看到太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士绅大族了,他们的遭遇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黄道周皱眉头说道:“牧斋,你现在受元首器重,应该劝说元首,多行仁政,江南已经是元首治下之民,江南士绅固然有罪,但也不应当如此赶尽杀绝。”
钱谦益内心暗骂,你当老夫真是元首的心腹,当年我们去关中就劝说过了,哪里劝得动。
元首难道没有正大光明的说自己要干什么,你们既不想出钱对抗大同社,又不顺从大同社政策,被元首镇压不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钱谦益为了坐稳自己这个金陵学府山长的位置,付出极大代价,最起码在他看来是这样。
他把钱家的地给分了,钱家也分家了,他巨十几万两银子修的沸水山庄也主动上交给大同社,让他们安置流民。甚至钱家的历代先祖,也响应大同社的号召,挖出来重新树葬。
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才得到大同社的信任,那些人明明知道大同社的政策,却还不改变,现在却只知道怨天尤人,这怪得了谁?
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出口,他只能含糊道:“改朝换代都是这样,新朝怎么会用前朝的人。”
刘宗周也无奈道:“元首一到江南,就免税均田,江南百姓无不沐浴元首仁义当中,为什么元首就不肯分一点仁义给士绅。”
他的话引起了现场不少人的共鸣,以前也有改朝换代,前朝勋贵士绅沦落为普通百姓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但像大同社这样是对士绅全面清洗,几千年来就从没有这样的事。即便徐晨已经说了要清洗士绅,他们也没想到大同市社做的这么绝。
张溥冷笑道:“起东先生,您终究还是没有把思想给转换过来,现在民朝,您以为大同社说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是虚言吗?
如果您把这话看成是实话的,您就会发现大同社做的这一切非常合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