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萧提学乐得合不拢嘴,还得谦虚道:“本院上任不足二载,功不在我,坐享其成而已。”
“东翁太过谦了,没有东翁大力整顿学风,严肃考纪,哪有这么多真才实学的俊彦能够脱颖而出?”众位先生恭维道。
“哈哈哈,本官不过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萧提学摆摆手,示意今日份吹捧到位了,再吹就腻味了。他又问众先生道:
“这十二份全优卷中,你们属意谁做案首?”
“学生以为……”白发老先生刚开口,萧提学一抬手,笑道:“我们不妨将自己心仪的案首写在掌心上,看看是否所见略同。”
“如此甚好。”见东翁心情极佳,众幕僚自然乐得配合。
于是纷纷返回座位,拿起笔来在掌心写下一个考号,然后返回大案前,一齐向萧提学摊开掌心——
‘摄’;
‘摄字号’;
‘摄’;
‘摄号’;
‘摄’……
五个人居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众幕友又笑着望向萧提学。“不知我们所选,是否合东翁心意?”
“呵呵呵……”萧提学缓缓摊开了掌心,上头也写了个‘摄’字。
“看来此子乃众望所归呀!”萧提学说着,拿起那张标有‘摄’字的考卷。
十二折册页缓缓在桌面铺开,满纸墨字整齐划一无涂改。整幅字既得柳体雄强骨力,又含行云流水之畅,劲健处不滞涩,洒脱处不松垮,端的是铁画银钩中见风神,满纸皆成中正端严之相。
“真是好书法!能既得姜字体之神韵,又得柳公之骨力,甚至还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每个字都生机勃勃,令人观之就像立于高处俯瞰高粱田野,真是赏心悦目,精神为之一振!”白发老先生大赞道。
“是啊,阅卷阅得昏昏沉沉,在千篇一律的字体中,忽然看到这样一帖不落窠臼的字体,整个人都精神了!”其他先生也赞不绝口:
“更提神的是他的文字,令人拍案叫绝,忍不住要高声诵读!”
萧提学微微颔首,看着卷面上到处都是红圈圈。那是幕友们阅卷时,标注出的精彩论述,妙章佳句,正所谓可圈可点。
但这篇只有圈没有点……
“德礼为本,政刑为末。治末难固本,制外不及中!”
萧提学忍不住再次抑扬顿挫诵读起来:
“……絷马以辔,可制其奔,弗驯其性;固墙以棘,可杜其逾,弗革其欲!秦酷而天下叛,非刑不立,乃立而无本;隋严而众庶离,非法不峻,乃峻而失心!”
“……德薰幽独,若春风被草木,不督自荣;礼范动止,犹规矩正方圆,不绳自则!周德洽而颂声作,本立则化行;鲁礼存而邦本固,源深则流清!”
“……”
他不知不觉就念诵完了全文,众位先生也沉浸其中,随着文章的节奏摇头晃脑。
“好好好,真是好文章啊!”待到大宗师念完,白发老先生满脸陶醉道:“哪怕读了很多遍,再听时依然如饮醴泉,让人心怒放!”
“不止文采斐然,义理也是出类拔萃!”另一位年轻些的先生,扶了扶眼镜道:
“尤其是大结——‘圣人非薄政刑,实欲天下以心为防,不以法为限——此万世不易之教’,将文章升华到了其他考生都没有的高度。”
“不错。”萧提学也不得不承认道:
“大部分考生都会拘泥于圣人‘薄政刑’,过于轻视法度的重要了,此子能不偏废,得出‘心防为上,不以法限’的结论,这才是圣人‘有耻且格’之真义。”
“此子能将千年治道,凝为珠玑,既有经筵论道的庄重,又有古瑟鸣弦的音律之美,堪称‘以文载道’的典范!读罢唇齿留芳、发人深省,当真是字字珠玉,句句金石!”
“学生私以为,此等文章可与杨用修那篇《亲亲而仁民》一较高下了。”一位身材微胖的幕友赞道。
“还真是……”众人皆以为然,纷纷点头道:“难分伯仲,各有千秋。”
“确实。杨用修文辞要更华丽,但此篇文章的义理更雄壮。”眼镜兄感慨万千道:“本以为杨用修在蜀中要一枝独秀了,没想到泸州还有一位年轻人不肯令其独美!”
之所以没看名字就知道是年轻人,是因为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被任何考官埋没,区区童试,肯定会一次过的……
“说起来,他另一篇《恭者不侮人》写得也是流光溢彩,气贯长虹,比杨用修的第二篇文章是要强的。”白胡子幕僚接着道。
萧提学闻言,眉头微微一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