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李冲元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陈娟她们继续训练。
而时过半个月后,长安的回信也已经到了。
当李冲元拿到礼部代李世民所回的信后,李冲元就计划三天后出发了。
三天,他需要安排好洋州的事物。
其实,有没有他李冲元安排,姚空都会帮他弄好一切的。
姚空代表李冲元担任这个洋州刺史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下来,姚空早就熟悉了洋州的事物。
余荣所监造的那艘无桅杆明轮船被李冲元临时徵用,美其名曰,说是要坐著明轮船回长安。
万宏所监造的有桅杆明轮船,被李冲元命名为丙一型明轮船,而余荣所监造的这艘无桅杆明轮船,却是被李冲元命名为丙二型明轮船。
名字简单,但万宏他们却是知道,能被冠以丙型,再大一点的明轮船,必定是乙型明轮船,到时候,甚至还有甲型明轮船。
而且,乙型明轮船的设计图纸,他们也早就看过,而且最近他们也开始在思量著如何造好这乙型明轮船了。
虽说,船名没有冠上他们的名字,这让他们心里有些小失落。
但李冲元却是向他们保证过,此次李冲元回长安,就是想要在皇帝面前亮一亮相,到时候会在皇帝的面前提他们的名字。
有著李冲元的这个保证,万宏他们那更是卖力的造船了。
甚至,心里面都已经畅想著以后能做个大匠师什么的,吃朝廷的饭,拿朝廷的俸禄了。
三天过后。
行八他们已经熟悉了明轮船的操持,在清晨之时,从码头开始往著洋水下游而去。
站在码头上的万宏他们,此刻是激动的,同时心里也是期盼的。
李冲元离开了李村,对於所有人来说,並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所有人的心里,总觉得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但好在向八留在了李村,算是有了一个主事的人了。
从李村码头离开后的有丙二型明轮船,在数人的操作之下,很快就进入了汉水。
一天后。
李冲元他们顺江而下,就已经抵达了丰利县。
当李冲元抵达丰利县后,直接让护卫操持著船只往著自己的田產而奔去。
丰利的田產,那是房家当年赔给他李冲元的田產,其地有三千亩之多。
而且,这三千亩的田產又临近於汉水,这到是方便了李冲元他们了。
此次,李冲元算是第一次来到属於自己的田產之地了。
天黑之时,船只抵达。
从西乡李村码头,赶到他李冲元丰利田產之地,其距离少说有七百里之地了。
如此之远的距离,靠著明轮船的速度,这著实快的不行。
不过,这也是因为顺江而下,如果是逆行,那速度估计会慢不少。
当船只抵达之后,船只过大,却是因为没有中型码头而无法停靠,这让李冲元想登上岸去,也只能让行八他们先行下船,架设木板才行。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冲元他们这才上得岸来。
而当村中百姓听闻李冲元来了后,纷纷打著火把奔到汉水边上,迎接著李冲元。
而其中,就有著那数百名浮风村的村民们。
浮风村的村民,乃是李冲元前几年经过子午道之时所救下来的那一群偽山匪,先是把他们按排在西乡李村生活,后又被按排到了此地生活。
至於其他人,基本都是从別处弄过来的逃荒人员。
耕地多,仅浮风村的村民那肯定是不够的。
当夜,李冲元他们仅在村中走了走,吃了点村饭之后,直接回了船上,在船上住了一晚。
当第二天天明之时,船只继续往著下游而去。
李冲元想要把明轮船开到长安去,此去一路远不说,如果运河走不了,最终还得入海。
第二天傍晚,李冲元他们抵达了襄州的率道县。
第三天晚上,李冲元他们抵达沔州汉阳。
到了此地,汉水也算是走完了,接下来,可就是长江下游了。
第四天,李冲元他们继续东行,抵达望江县。
第五天,李冲元依然未停,抵达和州歷阳。
第六天,抵达扬州,长江与运河所在之地。
六天时间,李冲元除了在自己田產之地下了一回船之后,他就从未下过船只,一直居於船上。
除了看看风景,透透气之外,他才会上到甲板之上,看著岸边的人对著自己的船只指指点点。
抵达扬州后,李冲元就开始考虑是走运河还是走海路了。
最终,李冲元在扬州休息了一日,又准备了各种物资之后,直接选择走的海路。
改道之后,路途虽远了些,但李冲元却是想要让明轮船出海试上一试,哪怕只是沿著海岸线行走,他也得试一试才能知道明轮船是否能抗不抗得住海洋的狂风骇浪。
扬州离出海口很近。
当李冲元抵达长江的出海口之时,一望过去,却是发现,这个时代的长江出海口,与著前世的出海口完全属於两码事。
崇明岛目前还小的可怜,仅仅只有一座小沙丘状。
启东一带乃是一片水域,小船到是能走,但李冲元的这艘明轮船,却是无法行走了,因为启东一带的水域並不深,仅有一两米左右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