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周家胜今天跑了能跑的地儿,可还是卖不完。
“这也正常,人家也不能顿顿都吃。东西再好,吃多了也会腻。”常征並不吃惊,他扫了一眼帐本后又递迴去。
道理周家泰也明白,可赚得少他心里就不自在,抽菸都抽得没滋味。
“对了,明儿我跟顏要去市里买点东西,可別忘了。”常征怕他们兄弟俩明早一大早又跑没影,所以提前说一声。
“好,我记住了。要没別的事儿,我先回去收鱔鱼。”村里钓上来的黄鱔得继续收购,周家泰也不多逗留。
常征继续收购黄鱔,发现今天大伙儿除了提著黄鱔来,还有人扛著锄头。
这些人带锄头显然是要挖路。
因为晚上总要来回走动,大家想修条方便走的小道。
人多力量大,几个人一起动手,一晚就能清出一条道儿。
今天晚上常征只收了八百来斤黄鱔,並不是他给的钱不到位,而是黄鱔逐渐变少了。
估计往后还会继续减少。
这也没辙,野生黄鱔的总量就那么多,大伙一起下水去钓,很快就会把存量钓得七七八八。
除非再往更远的地方跑,
可脚程就那样,走半天回来半天,还剩多大功夫去钓鱔鱼啊?
靠野生资源就是这样,保不住產量。
周家的收购量估计更少,他们蛟首村人口不多,加上蛟田村又没青流湾一村人多。
常征他们把收来的黄鱔拉回岩屋,按不同的大围桶分散装好。
“常征,要是有天这些黄鱔都钓完了,还有啥別的法子赚钱不?”刘清芳好奇地问。
她其实是替邱家、李家那边的亲戚打听。
“除了黄鱔,甲鱼我们也收。而且我建议养殖。有条件的话,还能养长毛兔、或者养鵪鶉。”常征清楚岳母在想什么。
毕竟对邱家和赵家,他已经规划好了养鵪鶉,等黄鱔这一块儿断了收入,也还有別的路可走。
“別人也能养鵪鶉吗?”刘清芳看著常征,心里有点打鼓。
要是都跑去养鵪鶉,会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
要是卖不出去,岂不是全压手里了吗?
“当然行。鵪鶉蛋能放挺长时间,能运到更远的地方去卖,而且需求量还蛮大。”常征对这点非常篤定。
主要是现在养鵪鶉的人规模都不大,毕竟养殖是需要本钱的。
手头没多少资金,也就只能先小规模试著来,慢慢再扩大。
如今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穷得紧,
哪怕想借钱,也借不到多少。
贫困地方要想把日子过好,只能一步步来,急也急不来。
再说,这会儿想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批。
可只要先养起来,又不出大规模死苗的问题,总能一点一点攒下第一笔钱,再去扩大规模。
在这段期间,周家泰和周家胜也有足够的时间把销路打开。
等到规模大起来,也同样有市场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