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去了后厨给二人煲汤,沈幼宜说最喜欢她熬製的草本鸡汤,那玩意熬製起来要一段时辰,她正好也找点事情做。
“你们二人在安山郡成了亲?”
这事沈幼宜也是前几日才知道的,林听晚並没有详说。
“在礼镇,他陪我和娘一起回去的。”
他们是在林家祠堂前许下诺言,后来又在礼镇成婚的,成婚的事情匆忙,是突然做的打算。
林听晚也是回去以后想著补沈幼宜一顿饭,他们搬到京城去就要住在一起了,成婚是必然的,林听晚想要在她出生的地方与霍青拜堂成亲,霍青想也没有多想便答应了下来。
“这件事情不同你商量是我的不是,你可別要生我的气。”
林听晚依偎在沈幼宜身边,向沈幼宜解释著,她也是怕沈幼宜生气。
沈幼宜反倒不以为意,直言道:“这是你们的终身大事,在哪里成亲得你决定的,我本也赶不回去,此事无妨,只要你们二人真心实意得比什么都重要。”
其余得东西都是虚的,沈幼宜並没有任何生气得意思。
“不过这酒席你得赔我一份,礼钱我一定只多不少。”
沈幼宜语气跳脱,左眼微眨著逗趣林听晚,林听晚连忙答应下来。
“独一份。”
两个人又閒谈了一些沈幼宜在京城得所见所闻,她此前从未来过京城,不过繁华一带得地方大体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沈幼宜感觉最深的便是物价的真实,比的安山郡要贵近一倍的价格,尤其是水產和山货,价格都十分昂贵,多是外地人在长安街一带卖些散货又或者当地的店铺走陆路进一些货物高价出售。
好在昨夜他们试水不错,结果沈幼宜很满意。
“亏得你在京城里得那些朋友,没他们得帮助,我们的名气也不会打的这么响。”
这自然也归根於沈幼宜人缘好,有这个本事才行。
“等万宝斋的生意稳定下来,咱们再盘一间铺子用作明玉斋,等两间铺子稳定了下来,再开药膳堂也不迟。”
药膳堂做的可不仅是药材买卖,更重要的是治病救人的能力,这林家百年的老字號想要立足於京城可並不容易。
林家药膳堂的那群老人愿意陪同林听晚迁居於安山郡,却不愿意陪同林听晚迁居京城。
京城路途遥远不说,离本家太远,他们的根系在京城,无几人愿意离开礼镇前往京城的,这便是一大难处。
“你说得对,药材的生意我们得从长计议,先將其他买卖做下来吧。”
此事操之过急不得,林听晚有时候也是过於心急了一些,想要寻求一些解决之道,爭取早日將店铺开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