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娘朝著沈幼宜离开的方向啐了一口唾沫,神情中带有鄙夷的色彩。
一同聊天的几人也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八婆,凑在一处,聊得火热。
“大概是觉得进了城里身份都不一样了吧,这些乡野村妇哪里见过什么大世面。”
“我昨日经过好像无意间听到他们说要將孩子送去学堂的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就他们?”
孙大娘倒是没有听过这一桩子事,只觉得稀奇。
“不说供两个孩子念书要费多少银子,我看就他们,恐怕连学堂的门都进不得。”
“倒也是。”
孙大娘嘴上发著牢骚,心里生了个大胆的主意,手上拎著篮子便要往家里去,也没了兴致谈论旁的八卦。
“孙家的,你这是著急去做什么?”
“送孙子上学,就不聊了。”
孙大娘火急火燎回了家中,其余的人又閒谈了一会儿便各自回了家中忙活生计。
宋聿珩离开家后,便想法子同上峰取得联繫。
两人早就说好了联络的方式,他一直等著上峰的来信,谁知过了大半年,上峰那边丝毫没有消息。
仿佛他的任务不存在一般。
他得不到任何风声,只能就附近一圈转著,先去寻找营生。
他们既已经在这里定居,他也该想著去做些什么,不能只靠沈幼宜一人忙里忙外。
沈幼宜催促著玉安玉徽將她准备好的布袋子跨在腰间,准备出门。
两个孩子中,玉徽其实才是最不想去学堂的那个,他愿意读书,但他更想跟著沈幼宜学习其他的能耐,而不是待在枯闷的学堂里整日念一些生硬难懂的诗赋,被迂腐的教书先生教导。
宋玉徽聪慧伶俐,偏偏小机灵都用在了其他地方。
他知道读书,现在並不能帮到娘亲什么。
沈幼宜还是那番口吻,她觉得孩子们將来的出路不一定是在官场,商场,但读书是必要的途径,大字不识之人將来必定没有什么大的出息。
来自末世的思想深刻地印在沈幼宜的脑海之中,两个孩子被她说服,只能顺从著。
“娘亲,学堂真的会收下我们吗?”
宋玉安迟疑著询问了一句。
“学堂的夫子皆是惜才之人,你们到时候表现得机敏一些,学堂哪有不招收学生的道理。”
沈幼宜自信地朝著二人眨了眨眼睛,拍打著二人的后背推搡著两小只出了宅子。
別的不说,她家玉徽这聪明才智,肯定能被夫子看中。
顺带一个玉安,想必夫子也是愿意的。
就连太子太傅都看中的徒弟,总不可能连学堂也入不了吧!
临走时,她嘱託玉笙在家中好好待著,等著她回来带好吃的。
玉笙流著口水憨笑著,乖巧的答应下来。
宅院大门锁著,家里还有小灰灰,危险物品也都放在玉笙碰不到的地方,沈幼宜便放心让她待在家里。
反正这里离学堂不远,她很快就会回来。
孙大娘送於顺上学的途中,果真撞见了不远处拉著玉安和玉徽二人的沈幼宜,同那婆娘说的一样,她果然有这样的心思。
孙大娘看不惯沈幼宜,也不想要沈幼宜想法得逞。
他们乡下来的土包子生的孩子,哪里能同她的孙子在一所学堂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