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直到1986年,广电部门才正式成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往前几年全称里连电影两个字都没。
顾晨开车过来的时候,发现这时候的它外立面风格简洁庄重,並不像香江那边,有什么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设计。
在海外和香江待了近一个月,猛地到这种建筑里来开会,还有些不適应。
今天的与会人员並不多,只是顾晨、芦苇、冯小钢等创作者代表,韩三坪、老郑、张和平等製片厂代表,以及广电部的三位领导。
一位是电影事业管理局的张明张副局长,一位是总编室的王建军王主任。
为了专项专议,顾晨並没被安排到和冯小钢等人一起,他这边的主要议题,是《风声》选角爭议、剧本审核等,想来小钢炮那边也差不多。
“关於演员选择上,我有些想法……”
在第一项选角上,王主任一开口就否决了舒琦。
《风声》虽然是顾晨自己投资、自己创作、自己拍摄,只掛了个製片厂的名號,但毕竟很可能是內地第一部商业大片,在选角上广电部有很大的建议权。
他们拿到顾晨递交的演员表时,也做过背调,知道舒琦是一个“三级片演员”,对她有些不满。
说话的王建军五十出头的样子,面庞坚毅,是78级川大毕业的大学生,不算是老古董,但对於这种“伤风败俗”的演员,还是有些嫌弃。
顾晨据理力爭道:“王主任,咱不能因为她演过三级片,就说她不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吧?”
王建军还是板著一张脸:“但咱们主要是在內地上映啊,这……我觉得不合適!”
“所以啊,內地观眾又不知道她演过什么?”
“掏大粪也是为人民服务呢,拍电影就不算了?而且这在香江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建军主任,我也觉得,咱们可以適当把步子迈大一点,这种敢於牺牲的演员,可是不太好找啊。”
韩三坪也是川大出来的,属於是王建军的小学弟,当了北影厂厂长后的这几年,两人没少联络。
王建军对他的话明显要重视一些,虽仍皱著眉头,但表情已经略微有鬆动。
顾晨抓住机会,迅速展开自己带著的分镜头脚本。
“王主任,您看这场戏,李寧玉在武田那遭受酷刑,但始终没有背叛组织,这难道不是体现出了革命信仰的崇高吗?”
“舒琦愿意为艺术牺牲,主动提出不用替身,这种演员可不多见。”
王主任的指尖按在脚本上:“演员……可以,但这戏……这尺度太大了。”
“所以需要您的支持,”顾晨压低声音,走了个开窗的折中路子,“我们可以处理得含蓄些,用光影和声音暗示,不直接展示,但这段戏最好別刪,它是全片的情感高潮之一,是展现革命者意志力的关键。”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张明去给自己添了点茶水。
他脸上还带著淡淡的微笑,在刚才的会议里对於顾晨很是支持,但总编室那边才是管审核的,王主任级別也比他高半级,也没法多说。
王主任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下台阶上的两盆君子兰,院子里几大棵杨树鬱鬱葱葱,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
顾晨知道他在权衡——艺术表现与意识形態,创新与规矩。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养君子兰吗?”王主任突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