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总,您现在忙著的吗?”
顾晨给高媛媛比了个嘘的手势,让她安静一点:“有事直说就行。”
沪上的王常田坐在一家酒店椅子上,手扶著脑袋,垂头丧气向顾晨匯报。
“我上周来了这边以后,就找了几个学长一起吃饭,还约了沪上电视台文艺频道的张主任一起喝酒,但今天看他口风,应该是很难接受我们的节目。”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视台通常自製自播节目。
隨著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部分电视台开始尝试外包节目製作。
1994年,沪上电视台將部分节目製作交由社会公司完成。
但那种野路子,能力上比起正规军还差了很多。
除非公司老板本身就是从电视台离职创业,或者乾脆是香江等地来的业內人士,才能达到电视台的要求。
今年新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正式允许了社会机构参与节目製作,但也几乎不涉及娱乐节目。
能力不足还是其次,主要还是怕太过娱乐,有一定政策风险,导致血本无归。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放眼全国,娱乐类的电视节目都没有几档。
“是你开价太高吗?”
说到这个,王常田就更无奈了。
“我开价一点都不高,只包含了我们用人工、场地、製作费换算出来的成本,再加上我们两个人出差、请客的费用,以及两万块钱的利润,但即便这样,张主任还是不肯答应。”
“而且据我观察,即使把利润砍掉,他也未必能要,即使他要了,电视台那边也未必能过会……”
“那要照你这么说,沪上电视台都不肯要,其它电视台就更没戏了?”
王常田何尝不知道这点。
现在很多改革措施,一般都是沪上、羊城等几个城市搞试点,出现一定成绩,且负面影响很小,才会以点到面、以面带全,逐步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復旦新闻系毕业的,还请了老学长作陪,以为会很顺利达成合作。
结果在沪上电视台不顺利不说,还连下辖的文艺频道都扎不进去,更別说在没有多少熟人的羊城了。
“我会努力,但估计结果不会特別乐观。”
当初知道王常田创业初期熬了两年,差点破產,顾晨还有些不信。
这个把月的共事,他算是发现了,王常田能力的確很强,做节目有一手不说,还认识许多行业里的大咖,但在思维模式上,还是不够开放。
他抓住高媛媛作怪的手,说道:“老王你之前做《京城特快》的时候,不是开创了『有偿新闻』的模式吗?为什么下海做娱乐节目,头脑反而没之前活泛了呢?”
“我们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他嫌贵,我们降价不就行了?甚至免费送给他播都行啊。”
王常田带著原团队的两人和从社会上招聘的三个人,一起把《中国娱乐报导》这个栏目撑了起来,自然知道做这个节目了多少钱。
“可顾总你开公司,场地、设备、人工等方面的开支这么大……”
“成本是我需要考虑的,不是你需要考虑的,公司帐上还有上百万呢,两年没有收入也无所谓,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工资。”
“去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只要能卖出去就行。你做了十年记者,电视台製作一个节目需要多少成本,现在成本和前几年比涨了多少倍,你再清楚不过了吧?我们都免费了,那个什么张主任,他还有理由拒绝吗?”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