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国內媒体们的高潮和北电的振奋,他能猜到一些,但很快就拋到一边去了,实在是太忙了!
昨夜,他忙著接受各种採访。
第二天早起之后,谢绝了几个江湖骗子的拜访,和一些小媒体的採访邀请,便卯足了劲儿,跟哥伦比亚影业的詹姆斯、环球影业德国分公司的皮特,进行了一场版权谈判。
皮特知道日本在內的东南亚版权已经卖出,还有点懊悔他为什么没早点看到这部片子。
顾晨笑笑,没就著这话题接茬,而是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没办法,皮特,你懂得,这部片子真的很抢手。说实话,现在你们两家都想要,我很为难。”
之前还只肯出低价的詹姆斯,开始大打感情牌,说他跟姜志强合作过多年,跟李鞍是好友,更懂你们东方导演,如果发行权交给他,他会安排这两部影片同期上映,打出“柏林双子星”的名號,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佳作云云。
皮特则表示,哥伦比亚被索尼收购以后就一蹶不振,连施瓦辛格演他们的片子都会变成票房毒药。
而他们环球就不一样了,在全球都相当牛逼,跟德国、法国等国家的ufa、mk2等主流院线和知名艺术院线有很好的合作关係,是顾晨的最佳选择。
顾晨看著他们从看好该片,到互相戳对方公司的短处,再到差点吵出真火。
最终,在他的建议下,两者各退一步,愿意一起发行这部片子。
在他们公司內部经过商討后,哥伦比亚以60万美元,拿下了《石头的夏天》在英国、巴西和北美地区的发行权,环球则以30万美元,拿下该片在除英国以外所有欧洲国家的发行权。
这个价格,是以1995年全球票房比例来算的,北美地区年票房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德、法等欧洲国家占25%,算起来,两家公司的付出差不多,价格也都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內。
毕竟,几十万美元的预算,在这年头的北美也好,德国也好,都压根拍不了院线长片。
寧昊的“精神导师”盖·里奇,几年后拍《两桿大烟枪》这种小成本电影,还用了一百多万英镑呢。
搞定了版权的事之后,顾晨抓紧时间定了回国的机票,才给国內亲朋好友们一一打去电话,分享这份喜悦。
“郑老师,您老起了没?”
“你小子,没起我怎么接你电话啊。”
“我太激动了嘛,”顾晨嬉皮笑脸,摸著俞妃鸿的手,跟她热情对视了一眼,“怕自己出现幻听。”
“激动,是该激动啊,”老郑感慨著,“我搞了一辈子电影,也没拿过金熊奖。”
“哪来的一辈子啊,您老还年轻著呢,下半辈子再拿仨都说不准。”
“骂我呢?一边说我『您老』,一边说我年轻?”
“哪能呢,”顾晨立刻否认,“我一天是您的学生,就一辈子是您的学生。”
“你等等,有点听不清。”
他故意咳嗽了下,还按了免提,等顾晨问出“能听清吗”后,顺势给了“能,现在能了”。
这几年,顾晨对老同志的性子不要太清楚,听他那边的动作,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当下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深情说道:“我一天是您的学生,就一辈子是您的学生。我一天是北电出来的,就一辈子有北电的烙印。”
“您刚上任青影厂厂长没几天,我这边就得了金熊,跟您直接得奖,有区別吗?”
闻言,老郑整个人从头到脚都舒坦了,看看看看,这就是亲学生,不,这踏马是我『得意高足』!
他是舒坦了,正在开会,被他吸引到办公室的其他几人,就不舒坦了,但掛了电话后,还是一一向他道喜,说恭喜厂长。
老郑努力压了压嘴角,这才带著眾人继续进行刚才的会议,並在会后喊来了一个手底下的同志,让他催促一下广电方面,儘快给出审核意见,没什么问题的话,儘快安排发行上映。
得意高足那边给力,他也不能拖后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