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不置可否,问道:“你知道刚才散场的时候,我听到一个观眾说什么吗?”
“什么?”
“他跟同行的朋友说,《石头的夏天》和《理智的情感》是『柏林双子星』,这两部片子是他近几年来最喜欢的,他实在无法取捨要把奖投给谁,很明显,他是评委。”
“顾先生,那只能说明他的口味如此,跟版权价格並没有多大关係。”
“詹姆斯,我看你没明白我的意思,”顾晨开始发挥忽悠大法,“我的確无法证明除了他以外,有多少人同样抱有这种想法,但你同样也不能证明只有他有这种想法。”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发挥一下想像空间,並进行引导呢?想想看,『柏林双子星』的名號,两位华人导演均斩获大奖,金熊奖双黄蛋,这难道不是很好的噱头,很利於传播,並能反馈在票房上的吗?”
“別忘了,我现在只有20岁,刚才很多记者知道后,都夸我是『天才导演』,比张一谋屡屡获奖还让他们感到惊讶。”
参加这届柏林电影节的记者,种类很多。
有《每日镜报》《明镜周刊》等德国严肃媒体,也有《泰晤士报》等外国知名报刊,还有偏向於文化娱乐的《洛杉磯时报》等,至於热衷於“黄色新闻”的三流小报,就更多了。
柏林又现双子星;《石头的夏天》获奖,背后的秘密都在这;劲爆!20岁导演缘何获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
詹姆斯想了想那些媒体会给出的標题,不得不说,很耸动。
这年头欧洲和北美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在长期订阅多家报纸,而他们和资深影迷的重合度很高,如果报导写的好、电影场刊评分也高,还斩获了大奖,他们很可能出於好奇去尝尝咸淡。
“可《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名著,今天的场刊打了3.2分,是最高的。”
“不用著急嘛,詹姆斯,”顾晨没给出他的理想报价是什么,反而笑著劝他冷静,“反正电影节还有好几天,我们可以慢慢等,万一要是场刊评分巨低,评委也都不喜欢呢,你岂不是为哥伦比亚省了一笔钱?”
虽然知道这是玩笑话,但詹姆斯还是答应了,想等等看,这个中国导演的话会不会应验,並找评委们喝喝酒。
次日,《石头的夏天》场刊评分出炉:3.1分。
比《巫山云雨》等都高,仅次於李鞍的《理智与情感》,是场刊排名第二。
虽然场刊排名並不代表评奖结果,欧洲三大也偶尔爆冷,但还是能体现资深影迷和评委们的审美。
当天晚上,詹姆斯打酒店座机询问了顾晨的想法,表示他愿意出70万美元。
本来就打算等等看的顾晨,这会儿更不急了,他刚刚接到了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环球影业在德国的发行商)的报价,两者都是好莱坞巨头,对方还比他高5万美元呢。
这一等就是五天,所有电影场刊评分都已出来,《石头的夏天》仍旧是场刊第二。
电影节艺术总监莫里茨派人来酒店找李鞍,希望他別急著离开柏林。
“那我是不是该快点走?”
李鞍向他介绍了一下,这是导演顾晨,对方立即欣喜的表示,你最好继续跟李鞍导演交流电影,到时候一起走也不迟。
等那人走后,李鞍笑道:“恭喜你了,顾晨,第一次拍电影就能在柏林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