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就绪后,剧组一行二十人,直奔东二环雍和宫,进行开机前的第一件大事——拜一拜。
当老陈他们说这事很重要的时候,顾晨也有些哭笑不得。
拜佛要是有用,后世会有那么多挤压数年还无法上映的影视剧吗?会有那么多因为各种问题而无法出镜的明星吗?
他们用的,可不只拜佛一种手段!
前天阿弥陀佛,昨天哈利路亚,今天无量天尊,明天再搞个开光的佛器,养个小鬼,都“很正常”,结果还不是喜提蓝底通告。
但既然他们想拜,顾晨也跟著去了,省得他们去了剧组以后再嘀咕。
中午,二十人从雍和宫出来,去了什剎海,拍第一场戏。
对比后世製作一个综艺节目都需要数百人忙前忙后,这点人已经相当少了。
其实,要不是35毫米胶片摄影机,一组涵盖广角、標准和中长焦的镜头,三脚架、移动轨道车、摇臂等稳定设备,钨灯、hmi灯、反光板等反光设备,录音设备,监视器这些“宝贝”都需要人力轻拿轻放,人力还可以再精简一点。
胶捲方面,由於天气、摄影技术、演员表演等问题,会拍出来许多不能用的废料,剧组一般根据成片时长,选择五到十倍的胶捲备用(墨镜王这种拍到哪算哪,逼得影企老板快破產,让刘振伟不得不用同样演员拍《东成西就》的导演另算)。
顾晨是新人,青年电影製片厂那边给了七倍,老田不乐意,舔著脸又去要了两倍,说要支持一下他小师弟云云。
但实际上,还是隱隱抱著顾晨拍不好,他改剧本、接手导演,继续拍摄的念头。
万一顾晨前期把胶捲用了七七八八,他不够用了怎么办?
昨天看他拿著那么多胶捲回来时,顾晨还问了一嘴:“不是,师兄,就这么看不起我唄?”
“已经很看得起了,不然我会这么上心嘛?你监製、摄影费才给我多少,自己没点数啊?还不是怕你浪费胶捲!”
顾晨嘿嘿一笑,相当自信:“放心好了,师兄,以后你绝对会记得1995年9月10日,咱们剧组开机的这一天。”
老田敷衍道:“嗯嗯,记得我舔著脸去要胶捲。”
《石头的夏天》今天在什剎海要拍的主要戏份,是什剎海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石头(小龙饰)在放暑假后,去找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但他们都在忙。
有人在上补习班,有人去了外婆家玩,有人去了北美的夏令营,还有人被父母勒令,不准跟小石头这种“石头里蹦出来的小石头”一起玩。
从同龄人在暑假的不同归宿,以及他们家房、车的情况,就能看出来,这时候一所小学里就有贫富差距,小学生就开始踩高拜低。
而顾晨拍这段时,用了一连串的小石头吃了闭门羹的蒙太奇镜头,更强化了小石头的失落。
“石头里蹦出来的小石头”这句话不是长辈说的,而是周边几个孤立小石头的同龄人说的。
虽然都说“童言无忌”,但其实许多小孩在童年时期就懂得,如何用最童言无忌的话去伤人,之后还假装一脸无辜、懵懂,而他们的家长则会用“还是孩子”来帮他们开脱。
一连跑了好几家后,小石头也没能找到同玩的朋友。
他一个人孤单的走在什剎海边,一手拿著毽子,一手提溜著足球,用脚踢呀踢。
一个更小的孩子跟他妈妈指著海里的野鸭说“哇,是鸭子”,那位妈妈则笑著抱著孩子说“对呀,你看这群小鸭子多快乐,我们来数一数,这是几只鸭子好不好”。
“二四六……”
“不对,数错了。”
数数的声音渐行渐远,小石头继续一个人走在什剎海边,在饭店做服务员的奶奶回家,给他做了饭吃,还带了一串冰葫芦,他开心吃了起来。
第二天,小石头继续拎著足球出门,还准备买两个粽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