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西域前,就让人擬了詔书,送去扶余,要见简位居。
简位居在冬天时启程,持国书,经大魏北关,来到鄴城,已等了大半月时间。
“朕在西域,因事耽搁,回来的晚了些。”
曹操態度温和,简位居也放下了些紧张。
他在曹操的示意下,到侧翼入座。
他是第一次坐椅子,打量了下,才学著曹魏眾臣的模样入座。
“我扶余乃大魏属国,陛下远征,虽万里而闻大捷,臣等亦隨之欢喜。”
简位居斟酌著措辞:
“经捷报而知,陛下西行半载,开一国之地,壮我大魏雄威。臣代表扶余,来贺陛下大捷!”
曹操示意內侍,將一幅皮卷,呈给扶余王简位居。
简位居將其翻开,心头顿时一跳。
那捲上是大魏新近测绘的地图。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不仅有此前的十三州,还將三韩之地,將大魏北部的国境线,大幅延伸。
包括新得的乌孙国,以及天山沿线。
这些区域,也被尽数纳入大魏的国土范围。
整张地图,疆域之广,开前人所未开。
让简位居心悸的是,曹操在他扶余国,还有扶余以东的高句丽,加上疆域万里的鲜卑大草原等几处地方,做了特殊標註。
並把这几处位置,写上了序號。
扶余就排在第一位。
大魏国主要將这四处地域,连同鲜卑的大草原一起收归魏土,以完成其冠古绝今的无上功业……简位居看见地图,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此时荀彧开口道:
“吾神州之地,前数年战乱,陛下率我等,用兵十年,征南討北以建国。
正因为这十年的锤链,让我大魏的兵马,有了征战不败的基础。”
“至今我大魏建国两年,征三韩,败倭国,破乌孙,吞併三国之地,为我神州之土。”
简位居念头急转,分析荀彧说这番话的意思。
曹操接道:“朕登基时,曾许诺要灭尽周边敌对之外族,方不负称帝之志。”
“扶余王,你可愿率领扶余,投我大魏?”
曹操直白的说出了意图,让简位居投效过来。
是投效,不是归附!
扶余位於神州东北,自从建国,对汉人並无恶行。
曹操也就没有直接兴兵,若能和平收归,自然最好。
简位居此前的意思,是想带领扶余,成为大魏属国,每年朝贡,维持自治。
这次曹操传讯,让他来鄴城。
简位居权衡利弊,冒著巨大的风险,以一国之王的身份,亲来鄴城。
他是在展现自己归附的诚意。
也是因为形势所迫,不来不行。
想不到刚和曹操见面,曹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此直接。
被曹操正面询问,简位居的额头,后背瞬间就出了一层冷汗,浸湿了衣襟。
他坐在那,不知该如何应对。
拒绝,可能就是血溅五步的下场,难以生离。
而扶余跟曹魏打,如果有一丝胜利的希望,他都未必会来。
曹军占据三韩前,他或许还有些小心思。
三韩被曹魏易如反掌的攻占,当时就把简位居的心思给打没了。
后来的倭国,现在的乌孙,曹魏一次次的胜利,將他的心思压制的点滴不存。
不久前,公孙度父子亲自去扶余,邀他来覲见曹操。
直到此刻,曹操的询问和其用兵一样,奇兵突起,直击中腹,让扶余投降。
曹操:“你降魏,交出兵权,扶余半数人口內迁,朕会派兵马,接管扶余的防务。
自此扶余不准有一兵一卒,现有兵马,归我大魏调派。”
“作为你投效的封赏,朕许你一应待遇与封王对应,但不能有封地。
你来鄴城居住,后代可入仕。”
“朕翌日亦不会薄待你。”
“你若拒绝,朕亦可许诺,放你平安返回扶余,你可以试试。”
曹操居然当眾许诺,可以放简位居回去。
这是基於曹魏强大实力而来的底气和自负。
让扶余王回去,就只剩下两方开战的结果,倭国,乌孙,將是扶余的下场。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要拿下扶余,是在为后续对付鲜卑,让整个草原成为神州的牧场做准备!
书房。
曹操话落后,鸦雀无声。
所有大魏文武,包括简位居的隨员,都將视线,落在这位扶余王身上。
简位居缓缓起身,深吸了口气,目光微微眯起来。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