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各方反应【求订阅】
曹操临时徵辟了县邑治所为官衙。
整个县邑的主街,乃至全城都被戒严。
三万人的曹魏中军护卫,在城內城外,披甲执锐,军威肃穆。
十七岁的孙权,宽袍博带,被张昭,鲁肃,簇拥在中间。
他手捧降表,入殿呈给曹操,並宣誓效忠,自称魏臣。
孙权面北,对曹操执大礼,三拜九叩,上缴官印,表示江东归曹。
曹操封孙权为侯,与刘琮投降时,相似的待遇。
这是歷史性的一刻。
除了曹操,没人意识到江东归魏,对后世將產生多大的影响。
曹操额外赐封孙权以厚禄。
简短而正式的投效见王礼,很快结束。
“曹叔父。”孙权起身,试探著叫了一声。
曹操笑了笑,没反对。
孙权这才真正放心,確定曹操没有杀他之心。
曹昂从曹操身侧出列:“仲谋,亏你降的快。就差一点,你被抓了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俩人凑一块,孙权小声说:“咱都大了,你以后別动手啊。”
曹昂笑:“我开窍晚,早两三年还不懂事,以后不会了。在大魏,有任何事我都向著你,真心的,並非安抚。走,咱们出去说。”
曹昂知道曹操还有其他事,和江东眾臣要议,带著孙权当先离开。
这时的县衙內,曹魏文武,都在打量张昭和鲁肃。
曹操也在看两人。
农夫与蛇,是曹魏在江东两个地位最高的谍子。
农夫从一开始就想降魏,很坦诚且没有反覆,就是张昭。
蛇,听曹操给他的代號,就能大概理解他和农夫不一样。
蛇有时候是很危险的。
他是一个想降魏,但也准备对付曹魏,矛盾,睿智而又疯狂的人。
降和战,他都是真心的。
他因势利导,比如说曹魏想推动江东之战,他居中奔走,一力推动赤壁战事,完成了曹操的构想谋划。
但他想对付曹魏也不假。
如果过程中,曹魏稍有错失,落在下风,他也不会容情。
蛇的打算是为江东谋划,与曹魏一战,若败,则真心降魏,亦没有遗憾。
曹操正是看穿其用心,並顺其心思,加以利用掌握。
真正的用人之术,就是因人心而用。
刘备那边还潜伏著东郭先生和狼,也是一对儿。
江东的蛇,是鲁肃。
江东核心层的几个人,孙权,周瑜,张昭,鲁肃,两个是曹营谍子,还有半个犹犹豫豫。
眼下大局已定,加上听到周瑜说出孙策死前交代可降,鲁肃也定下心意,决定投曹。
他和张昭,对曹操重新执礼。
曹操对两人各有安排。
降臣不可能直入中枢。张昭有大功,但加入曹魏,也只能从州府別驾开始。
鲁肃有大才,当世十人之列。
但他入曹营,起步会更低,毕竟投降投的不彻底。
不过用他,倒是可以放心用。
曹营如今的根基,已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能撼动的。
鲁肃:“魏王,公瑾有话让下臣转告。
他说孙伯符临危託孤,他没能保全孙氏,自觉有愧,亦不会转投曹魏。
其病体不便,无法覲见,请魏王见谅!”
就在这一天之后,孙权归附的次日,周瑜被人发现时,已自行闭气,绝息而死。
让他投曹魏,从江东大都督的位置上,变成官降数级的曹魏吏员,他主观上既不愿意,自尊心也承受不了这种落差。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叫赤壁的诗,是后世所作。
说的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眼下,这首诗神预言了周瑜的结局。
曹操说过,那封让他投降的信,是最后给他的机会。
周瑜当时如果愿投,曹操会重用他。
但他没有,死了…对他来说也好。
至此,江东降魏。
各州郡张榜,告知民眾。
江东的人口,户籍,通商等事,即日起都將做出调整。
天下各地,沸沸扬扬的议论相关事。
“连江东也归我大魏,这次算是天下归治了。”
“还有益州,荆州半壁,以及交州。”
“益州,交州皆偏远之地,內外不得安,如何是我大魏对手?”
大魏治下,民眾兴高采烈的奔走传告,与有荣焉。
潁川。
荀氏內部,几个荀氏的宿老,聚在一起,也在谈论相关。
“魏王得江东,对我荀氏也是大喜之事。
文若辅魏王之初,我荀氏就举族投魏,如今回看,实为明智之举。”说话的是荀氏资格最老的荀旉。
他有些美滋滋,脸上如刀刻般的皱纹都跟著笑开了。
因为当初荀氏,全面连曹,是他一力推动的。
“魏王虽压制各方士族,但对我荀氏,虞氏,陈氏等三五家,始终亲厚。”
“眼下形势愈发分明,我等也当恪守本分。”
“有些人没得到好处,所以急著上躥下跳。我荀氏所得不少,切忌贪念,可保我荀氏久昌。”
荀氏,陈氏等大族,都在商量类似的事情。
江东归魏,曹操称帝已隱然可见。
他们附庸在后,曹魏稳固,则荀氏,陈氏等族,也跟著稳固昌盛。
一些小士族附庸大族,则天下的安然稳定,便也隨之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