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阳光炙烤著大地,空气中瀰漫著泥土和乾草的气息。
潘海军和李秀梅站在田埂上,目光扫过眼前这片广袤的土地。
翠绿的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看似生机勃勃,却掩盖不住產量低下的事实。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一切。
周围的农民们好奇地打量著这两位从城里来的干部,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疑惑。
他们弯著腰,熟练地重复著千百年来祖辈传下来的耕作方式,对潘海军和李秀梅的到来,既感到新奇,又带著一丝警惕。
“阿卜杜拉大叔,”潘海军走到一位头髮白的老农面前,热情地伸出手,“我是潘海军,这位是我的妻子,李秀梅,我们来是想跟大家聊聊新的种植技术。”
阿卜杜拉粗糙的大手在衣服上蹭了蹭,並没有握潘海军的手,而是双手抱胸,用维吾尔语说道:“新技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的,收成也还不错,不需要什么新技术!”他的语气里带著明显的抗拒。
潘海军並不气馁,他知道改变几代人的观念並非易事。
他耐心地解释道:“阿卜杜拉大叔,新的技术可以提高產量,还能节省水资源,对大家都有好处。”
“好处?我看未必!”阿卜杜拉不屑地哼了一声,“这些新技术都是骗人的,我还是相信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
周围的农民们窃窃私语,有的表示赞同阿卜杜拉的观点,有的则对新技术充满好奇,但都不敢轻易表態。
年轻的吾麦尔站在人群后面,他渴望改变,渴望更高的收成,但看到阿卜杜拉的坚决反对,又有些犹豫不决。
“阿卜杜拉大叔,”李秀梅温和的声音打破了僵局,“我们带来的新技术,不仅能增產增收,还能改善土壤,让土地更加肥沃,对子孙后代都好。”
阿卜杜拉依旧固执己见,他指著田里绿油油的苗说道:“你看,我们的长得多好!还需要什么新技术?”
潘海军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这样吧,阿卜杜拉大叔,我们选一块地做示范……”
吾麦尔的手指不安地抠著衣角,目光游移在潘海军和阿卜杜拉之间。
新技术,增產增收,这些词汇像磁石一样吸引著他。
他渴望摆脱贫困,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可阿卜杜拉的威望在村子里根深蒂固,他的反对像一座大山,压得吾麦尔喘不过气。
周围人质疑的目光,窃窃私语的声音,都像一根根无形的绳索,紧紧捆绑著他的勇气,让他不敢迈出那一步。
他低著头,內心挣扎著,渴望改变的火苗在传统观念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潘海军的声音鏗鏘有力,他描绘著农业革新带来的美好前景:產量翻倍,收入增加,孩子们能上学,老人们能过上好日子……
他仿佛一位播种希望的使者,將希望的种子撒进吾麦尔乾涸的心田。
吾麦尔的心臟怦怦直跳,他几乎要衝出去,大声宣布自己愿意尝试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