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两辆车到了门口,顾山这边上前一步。
“车子就停在门口吧!”
第一个从车上下来的是周玉顺,他张口衝著后一辆车子上下来的小伙子说道。
顾山看了一下从车上下来的小伙子,便確定他並不认识人家。但虽然不认识,但顾山从小伙子的身上依稀嗅出了一点体制的味道。
就在顾山琢磨小伙子的时候,两辆车上的人陆陆续续的下来了。
果然如顾山估计的那样,人还真不少,除了周玉顺和潘长林这两人之外,还有五个人,其中一个看起来就像是个学者模样,不用问这就是潘长林的同事,那个搞水產的教授了。
站在这位教授身边和顾山差不多大的,一脸书生气的估计就是这位教授的学生。
另外三个人,身上都有一点体制的味道,可以看出来以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为首。
“顾老板,介绍一下,这是你们县的乔万安县长!”潘长林站定了之后,便开始给顾山介绍了起来。
头一句就把顾山弄的有点懵,他不明白自己这位父母官怎么突然间一下子闪现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人都来了,顾山也不能把人往外面赶啊,於是连忙上前伸出手,嘴里不停的道著欢迎欢迎。
乔万安握住了顾山的手轻轻的晃了一下笑著说道:“顾先生,没有先通知你,今天我做了一回恶客!”
“哪里哪里,平常请都请不来呢”顾山连声又道。
客气话也是实话,顾山就是个平常小嘍囉,他哪有本事请一个县长到自己家里来转悠。上学的时候粪土万户候,到了社会上才知道,別万户候了,普通人想见个实权的都得找门路,就算你找了人家也不一定搭理你。
乔万安並没有什么架子,笑呵呵的说道:“听到李教授说了要过来看看你养的鱼,我便好奇一起跟过来了。真没有想到,咱们这地方居然又出了一个好项目啊”。
乔万安为什么会过来,这事儿其实也巧了,他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而得到消息的途径就是跟著潘长林过来的谭裕华教授。
首先呢,乔万安並不是本地干部,他是沿海派过来的援边干部,经济发达地方过来的干部到边来任职,自然是要提升这边的经济水平,而且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那肯定是相当不错的。
更何况乔万安还是在东部最有活力的地区选拔出来的,对於经济的敏感性,还有业务的自觉性那都不是这边本地干部能比的。这倒不是懒不懒的问题,而是眼界的问题。
谭裕华和乔万安的相识,也是因为找项目,乔万安想把县里的经济发展起来,那就得找项目,找適合县里的项目,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旅游业,乔万安要做的就是把县里的经济搞上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光要把县里的经济搞上去,还要把人民的钱袋子充起来。
有这想法,突然间今天听到谭裕华说要到这里看看一户人家养大黄鱼,乔万安要没这敏感性,东部省份也不会派他过来了。
就这么著,乔万安今天就跟著谭裕华几人一起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顾山也没有多想,既然人都来了,那就看看唄。
和乔万安客气了几句之后,顾山又和谭裕华教授寒喧了起来。
“要不先吃饭吧?”
顾山想引著眾人先进屋里吃饭。
谭裕华这时候却摆了一下手,笑著说道:“还是先看看你这里鱼的情况,我听老潘说养的很好,都到了跟前了,不亲眼看一看吃什么都不香”。
顾山听后下意识看了一下潘长林和乔万安,尤其在乔万安的身上目光多停了几秒钟,等看到了乔万安的反应这才准备下一步的话语。
没办法,在社会上混的时间久了,养成这样的习惯看人下菜。
“吃饭什么的就算了,正事要紧!”乔万安现在一点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他对於鱼情的关心甚至超过谭裕华这个专家。
乔万安以前工作的省份,就有海水养殖大省强省,海边嘛,养点海產什么再正常不过。不过以前乔万安的注意点主要在高科技这一块,养殖业並不是太熟,主要是因为他以前工作的地方是省会城市,涉及不到养鱼这种事。
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林牧渔才是他的工作重点,也是县產业的突破点,由不得他不重视。
“那行!”
顾山一见,潘长林也同意了,於是便带著他们直接往湖边去。
到了湖边上,新问题来了,那就是小船装不下这么多人,这小船最多也就能装下四个人,现在这里的人有点多。
不过很快,四人就挑出来了,顾山、乔万安、谭裕华还有谭裕华的一个学生,至於潘长林和剩下的人,就都在湖边站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