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酈其王
长安,一夜风云动。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南阳,却格外平静。
仲家二虎被伏杀后,刘进等人销声匿跡。
官府虽然发出了海捕文书,但说实话,效用一般。
大多数县城的官府,也只是象徵性进行搜捕,而相对偏远的丹水、武当等县城,更置之不理。
武当县,甚至连海捕文书都没有掛出去。
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消息。
刘进等人则来到三户亭,並且顺利找到了仲柔口中的酈其王。
酈其王,祖籍陈留郡,是西汉开国功臣酈食其的族人。
后因一些原因,离开了故土,辗转来到南阳,並且在酈国定居。
別误会,酈国的丽,不是酈食其的酈。
酈国的歷史,更可以追溯到西周不过酈其王的曾祖之所以选择酈国定居,是不是与酈国的酈有关係,却无人知晓。
酈其王少年时好读书,最喜欢听吴越铸剑大师的故事。
后来,不知从何处得了一部铸剑的秘籍,於是就开始了他铸剑的生涯。
他家境不差。
酈家当年虽然是逃难而来,但颇有家资。
加上他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聪明人,颇善经营,所以在酈国打下了老大的基业,並且开枝散叶,使得酈家在酈国成为豪族。
酈其王有六个兄长,他排名第七。
三个兄长入仕,三个兄长经商。
一家人对酈其王非常爱护,几乎是由著他的性子。
后来,他发现了水对铸剑的影响。
於是走遍南阳郡,在三户亭找到了適合铸剑的水源。
是一条溪流,却匯聚了丹水和均水,南阳郡两大河流。
水质有点杂,却正好铸剑。
於是,酈其王就一个人从酈国离开,在几个兄长的帮助下,买下了三户亭的一块土地。
连带著那条小溪,也成为私有。
之后,酈其王就住在了三户亭,不断打磨铸剑的技巧。
他在铸剑过程中,发现了动物的血液和尿液,有助於提升剑的质量,於是又在田庄里养了许多动物,专门搜集尿液和血液。以至於三户亭本地人,
都认为酈其王是个疯子。
他动不任息。
大约在五年前,他铸剑技艺大成。
第一个作品,就得到了荆州刺史孙元胜的青睞。
之后,孙元胜请酈其王打造了八把刀,作为贡品送去了长安,得到汉帝的喜爱。
那八把刀,被汉帝收藏。
酈其王因而名声大噪。
不过,在此之后,酈其王却封炉了。
用他的话说,我的铸剑技艺已经大成,没有可以进步的地方,所以不想继续了。
他偶尔也会打造几把兵器,但玩闹的性质更多。
大部分时间,则埋首於先秦典籍。
据说,在去年初,他得了一本关於秦代兵器铸造的书籍。
之后又在襄阳,得了一本墨家工艺的书籍。
之后就在家里刻苦研读,偶尔会打一把剑,或一把刀,都可以在南阳郡卖一个好价钱。
坊间传闻,酈其王一把三十锻的环首刀,能卖到十金。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人趋之若鶩。
刘进打听清楚了情况之后,就知道,想要靠普通的手段徵辟酈其王,估计很难。
所以,他便以一个匠师的身份,来到酈其王家中,要求与他论道。
刘进不会铸剑!
可他的脑子里,却有看一部梦溪笔谈,以及灌钢工艺流程。
他的理论,足以让酈其王感到无比震惊。
依照著刘进所言的锻打技术,酈其王尝试了一下,明显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
於是,他乾脆把刘进留在田庄,待为上宾。
每日都会拉著刘进討论。
还时不时开炉,进行实验。
“主公所学,可够杂的。”
傅介子私下里,忍不住和杜延年吐槽起来。
“介子,你这句评价,我会与主公知晓。”
“別啊!”
,
虽然不是什么坏话,但背地里谈论主公,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不知是傅介子感到奇怪。
杜延年等人也如此。
天晓得主公过去二十年里,究竟都学了一些什么东西。
反正,奇奇怪怪。
“不过,咱们要一直待在这里吗?”
张胜忍不住问道。
不知不觉,来三户亭已经十余日。
刘进整日里不是和酈其王论道,就是和酈其王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他们改进了。
一种在秦末汉初便出现的鼓风工具改进后的,风力更大。
又比如,他们把煤炭脱干..·目前仍在实验中。
具体用处,不明。
亦或者如现在这样,两人已经在铸造间两天了,说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技法。
具体什么技法?
刘进倒是与他们解说了一次,可没人能够听懂。
杜延年道:“主公怕是在等霍郎吧。
“对啊,霍郎前往武关,已经多日,好像也该回来了。』
“所以,就是在等他回来。”
“这霍郎,已走了快二十日了,却迟迟不见音讯。
“可能,有事情拖住了?”
“赶快回来吧!
李贤躺在门廊上,被斜阳照在身上,有些慵懒说道:“再继续下去,骨头都要烂了。”
“你去和主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