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疑竇(4/4)
刘进也觉得有问题。
但什么问题?
前世一直想而不得的编制,让他完全没有概念。
在这方面,他的敏感性要远远不如杜延年。毕竟杜延年好列,也是个二代出身。
“查查?”
刘进来了兴致。
哪知,杜延年却摇了摇头“会因小失大。”
“你的意思是·
“主公难道没有发现,咱们入南阳一路来,多有山贼盗匪横行,偏偏官府好像对此一无所知,没有任何举措。还有,流民呢?按照具忱的说法,南阳郡流民很多。但这一路下来,所见流民廖廖—主公,这可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啊。”
没有流民,难道不是好事吗?
再说了,具忱说流民,是去年的事情了。
而今已春暖开,说不定流民都回去了?
但他不能这样说。
因为,会让他显得很弱智。
“那你怎么看?”
“两种可能。”
“说来听听?”
“其一,灾情已过,流民返乡。这是好的情况。
【嗯,和我想的一样。】
“但问题是,若有大批流民返乡,何以汝南郡没有奏报?还有,主公可记得黄长史曾说过,汝南郡並没有奏报流民的情况。而南阳郡,虽有奏报,也含糊不清。”
“所以?”
“所以,具忱所说的流民,是否不是流民?”
“啊?”
“如果不是流民,那情况可就严重了——按照南阳郡奏报,去岁有大批流民进入南阳郡,他还进行了賑济。这些流民,非是汝南郡流民?从何而来?又为何消失?
是返乡?
还是·
“还是什么?”
杜延年沉吟片刻,轻声道:“还是在南阳郡,隱藏起来?”
“嘶!”
刘进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幼公所言,不无道理。”
“主公还记得,博望坡前那首领身上的腰牌吗?
p
“记得。”
“南阳郡,四面环山,地势低缓,水道纵横,且多山脉。
尧山、中阳山、中阴山、大復山、高陵山其中,有大半山岭皆在腹地。
此外还有钟山、龙山、绿林山。若那些流民藏於山中,便是百万大军,也难以察觉。
他们为山贼,为盗匪。
南阳郡乃富庶之地,乃荆州北面门户,与颖川、汝南相邻。
足以养活几万山贼盗匪。
平日里,藏於山中。
官府方面即便觉察,也不会太大反应,毕竟都是小股人马,就好像咱们遇到的那样可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振臂一挥,到时候几万流民合流主公,那边是叛军。”
杜延年充分展现了他身为南阳人,虽未来过南阳,却对南阳了如指掌。
刘进一开始听著,还不甚在意。
可越听,他越觉得不对劲。
怎么,还扯到了叛军?
“有这么严重?”
“我也希望没有,但不可不防。”
杜延年抿著嘴唇说道:“天汉二年(前99年),有蔡阳人梅免起事,席捲了半个南阳郡。幸当时坐镇南阳的是暴胜之暴大夫,当时他为绣衣御史,觉察叛军动向,在育阳设伏,一举击溃叛军。那一战,育水变红,足足有三万余人死於育水畔。
暴大夫也因此一战成名。
家父故去之后,暴大夫便顺势接掌了御史大夫之职。”
“暴老头还有这等事跡?”
刘进有点吃惊,惊讶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