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异象也散了,策成了?”
其余几人惊讶之余,更在意的还是李易方才写就的一篇兵策,纷纷上前观览。
李易也不理会,转而內视,感悟自身变化肉身的变化是最直接的,继承载了应身守意律的非毒魄之后,又有两个灵魄被驯化、运用。
吞贼魄所承载的,是两道禪意,一道安般禪,一道般若禪。
“与之前的功法不同,这两道禪意,一主寂静,一主智慧,虽也有外力相助,但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心中传记,而是我自身。同样,这种领悟並不完整,不是完整功法,两种禪意归於吞贼魄中,效用尚需探索,所以虽是意外驯化了一魄,但后续还是要不断完善,直到成就完整功法,才能將吞贼魄炼化为符。”
他忽然意识到,作为定命灵符的根基,他所炼化的两魄,竟都与佛门有关。
“难道我真的与佛有缘?”
拋开杂念,李易念落於腹部,感受看伏矢。
此魄一跳一跳,宛如心臟,內藏锦绣江山,潜力之大,远远超过非毒与吞贼两魄。
“伏矢魄本就是七魄中枢,以唐域图入主,倒也够了,但此图囊括许多,现在只是权宜之计,日后单凭一魄怕是不能完全发挥,同样,现在只是观想了个轮廓,这伏矢魄所寄的也不是完整功法—.”
虽不完整,但他感悟片刻,已然確定,靠著深厚基础,此三魄合力之下,亦接近了两个定命圆满修士的底蕴!
“如此一来,三魄加身,等於身兼两个定命圆满,在同阶中该是顶尖了吧?可惜,没个合適的练手对象。”
想看想看,李易逐步沉念心底,落在书圣之道上。
那团书圣之道比过去要活跃许多,自己动念之间,就可与之相合。
“得益於此次契机,掌握了书圣之道的关键,能够隨心动用一部分力量了,不过当初作为『法”的仙家残音,就有那般伟力,在『笔有元灵”作为'道,潜力更大,但一旦失控,也会更为危险,所以不能急,循序渐进,
今日就是个好兆头。”
“难怪叫做定疆之策!不拘泥於五策之说,却又脱胎於五策!妙!”
“一朝两制,虽是脱跳,但里面条条理理,遵循五策,又各自发展,已將框架搭起大半,甚至列出了不少事项,虽是空想,却仿佛应用许久,可某过去可不曾听闻此法!如此看来,缺少的无非是验证之事。待我归北,可参考一二,加以验证!”
“好个『无域藩篱之间』!好气魄!天地之大,何以疆域困我大唐!”
『这一篇兵策是极好的,书法更妙,起先灵动,中间苍莽,后面有一股气吞山河之势,不如让老夫带回去,舍弟痴爱书法,若得此行楷,定是欢喜...”
“顏老,此书当上呈,迟则生变,李某当为之筹谋。”
另一边,几人观策之后,皆有感慨,一时声声不绝。
不过,王忠嗣在感慨后,迟疑片刻,转头问道:“李君,此策善则善矣,更难得是考虑周详,若非顏公有证,实难相信是你几日想出,不过王谋观最后一列,终止突然,似有未竟之意———.“”
不愧是兵家魁首,果然看出来了。
李易並不意外,笑答:“我所想的策略,因是纸上谈兵,脱胎於游记与浅见,只能说完成了一半,还有许多地方並未涉及,这是要与几位先生说清楚的。”
“这还是一半?”王忠嗣奇道:“若是完整之篇,不知是何模样,不知1
1/
00
一你!”他说著,语气颇急。
李易还待再说。
外面忽有一声传来:“请问是哪位贤者在园中驻足,河南道採访使李彦允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