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展开细看,见规划中详细罗列了各项物料的採购预算、工匠招募数量与薪资標准,还有边防工事的建设进度安排,不禁微微点头,对二人的办事效率表示认可。
但他也指出几处需完善的细节,要求他们再度核实,確保规划既符合实际需求,又能做到最优化利用资源。
与此同时,礼部已经与达延汗部的使臣进行了初步接触。
使臣带来了达延汗的亲笔书信,言辞间满是求和的诚意,还呈上了丰厚的礼品,表达对大明的敬意。
礼部尚书傅瀚仔细斟酌著每一个外交用词,力求在维护大明尊严的同时,为双方的和平谈判营造良好氛围。
刑部尚书閔珪也没有閒著,他召集了刑部的精干幕僚以及熟悉边境事务的地方官员,日夜研討,制定出一系列针对边境贸易纠纷的律法细则。
这些细则涵盖了货物交易、人员往来、税收征管等各个方面,既考虑到大明的法律体系,又兼顾了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切实可行。
在辽东,刘大夏一边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示,一边组织军民开展战后重建工作。
他深知,要想彻底稳固边境,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防御,还要有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民生。
於是,他鼓励当地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產,同时协调各方资源,修復被战火破坏的道路、桥樑等基础设施。
张仑则在京城积极配合兵部的工作,分享他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为完善辽东边防战略出谋划策。
他还主动请缨,希望能再次奔赴辽东,参与边防建设和后续的防御工作,以確保边境的长治久安。
很快,第二次朝会如期举行。
朱祐樘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著下方的大臣们,沉稳地说道:“诸位爱卿,这几日各部各司其职,成果显著。
今日,我们便来敲定与达延汗部和谈的最终方案。”
礼部尚书傅瀚率先匯报了与使臣接触的情况,呈上擬定的和约草案。
草案中明確了双方的边界划分、朝贡制度、贸易规则等关键內容,大臣们传阅后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提出在边界划分上要更加精確,避免日后產生爭端;有人建议在朝贡制度中增加文化交流的內容,以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兵部尚书则展示了辽东边防建设的最新规划,计划在边境沿线修筑多座坚固的堡垒,配备先进的火器和充足的兵力。
同时,还將建立一套完善的情报预警系统,確保能够及时掌握敌方动態。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討论,各项方案终於確定下来。朱祐樘郑重宣布:“和谈之事,关係重大,朕任命傅瀚为和谈使臣,全权负责与达延汗部的谈判事宜。
务必达成公平合理、互利共贏的和约,为我大明贏得长久的和平。”
傅瀚领命,心中深感责任重大。
他退朝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行事宜,挑选隨行人员,准备一应文书礼品。
而整个京城,也在为这场即將到来的和平谈判而紧张忙碌著,所有人都期待著,能通过这次和谈,彻底结束边境的纷爭,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