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財务状况不错,已经足以应对明年的企业发展,所以风险金融投资就不要开闢新的了。”
何方塘点点头,说道:“嗯,泰富集团的財务非常不错,海外银团和本地银团,依旧十分乐意给我们贷款。”
虽然林正杰是银行家,但各大银行依旧愿意支持泰富集团,因为泰富集团已经成为香港地產企业的老大,自然有银团追捧。
何方塘离开后,副总经理陈伟忠又来到办公室。
实际上,泰富集团已经有三位副总经理,分別是『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陈伟忠,『地產董事兼副总经理』唐仁坚、『財务董事兼副总经理』何方塘,三人已经形成『泰富的三架马车』。
“老板,我向你匯报一下中巴、九巴的情况,我还准备了资料。”
林正杰接过资料,直接起身说道:“到会议桌来谈,我们正好沟通一下。”
“好的”
目前,林正杰已经卸任中巴、九巴的所有职位,由陈伟忠兼任这两家企业的董事长,同时泰富集团还各有两名董事在这两家公司,並且泰富集团掌控著两家公司的物业部门。
也就是说,就算林正杰不在,两家巴士公司也完全成为泰富系的控制上市公司,而且小股东门是非常支持泰富系的。
“九巴目前拥有中环『美国银行大厦(金门大厦)』、旺角『宏安大厦』、九龙湾工业大厦及一些零散的物业,目前仅每年的租金收益便可达1.5亿港幣.”
香港不止中环才有商业大厦,第二梯队的有上环、西环、湾仔、铜锣湾、尖沙咀、尖东,还有第三梯队的旺角、北角、荃湾.第四梯队新界
后世的香港,摩天大厦(40层以上)就有333栋,高楼更是2万栋左右(含住宅大厦),堪称世界上大厦最密集的地方。
宏安大厦位於旺角的两面临界地段,属於商业写字楼,去年购入时仅费2亿港幣,实属非常便宜。
而九巴在1983~1985年度,总计斥资15亿购入收租物业,仅金门大厦和宏安大厦、九龙湾工业大厦,就了13亿左右。
林正杰闻言后,马上说道:“九巴负债也比较高了吧?”
陈伟忠说道:“总计负债4.5亿港幣”
林正杰说道:“嗯,九巴已经完成多元化投资的转变,下一步就是偿还债务、分红,不需要再投资了。”
先猛投资一番,然后就来偿还债务,以后就是坐享分红,这就是林正杰对两家巴士的规划。
陈伟忠笑著说道:“有老板打的这个底子,可以说九巴至少提前发展了二十年,后面確实无需再用力发展了,可以高枕无忧。”
老板的这一波操作,九巴的股东们都笑麻了,高峰时套现资產、投资美元、地位时抄底写字楼大厦和工业大厦,如今地產恢復,这一番操作,瞬间让九巴的市值稳定在20亿以上。
林正杰说道:“嗯,我本来的想法是——更好服务市民,如今看来——也同时服务了股东,总之以后九巴只需要狠抓巴士服务,减少投诉,便是首要任务。”
说他是在做慈善,这一点也没有错,此时香港的巴士,各方面都位居世界领先地位。自从泰富集团控股以来,香港的两家巴士在『增加新公交车』、『增加偏僻班线』、『增加空调车』、『增加服务意识』、『提高司机待遇』等上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些成绩,经常被媒体拿出来报导、夸奖,大家认为林正杰掌握香港巴士以后,提升整整一个档次。
本来,林正杰这样做是在损害股东利益,按理反对者很多。但是自从林正杰入主两家巴士之后,先是炒股炒房,然后资產高拋低吸,已经將两家巴士打造成『多元化发展企业』。
其实香港巴士业务的利润是很不错的,前世不管是中巴还是九巴,都从八十年代中期从5000万左右涨到九十年代初期的1个亿左右。
林正杰所做的事情,不过是让巴士业务的利润进一步『降低』,但还是盈利还是不错的,大概能赚1亿,现在只赚7000万的样子。
因此,林正杰的声望增加。
陈伟忠点点头,说道:“好的,我们一定继承您的意志,继续服务好市民.中巴方面,除了参与投资『泰富集团中心』占股三成(耗资近五亿),还大批投资了工业大厦,目前拥有包括红磡、九龙湾、观塘、柴湾共计9幢工业大厦,总楼面达112万平方尺;另外,中巴还拥有尖沙咀的金利大厦、北角的富华大厦。”
收购112万平方尺的工业大厦,费才3.5亿左右;而且这是一笔短期投资,在『八七股灾』前,这些工业大厦要全部套现出去。林正杰估计,这一波可以赚2.5亿以上,也就是80%的盈利。当然期间还有產生的租金,也是不菲。
林正杰问道:“你们有没有调查过,工业大厦的空置率问题?”
陈伟忠马上说道:“我一直让地產部门就行调研统计,发现工业大厦的空置率也在今年开始加速减少,预计明年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地步。所以中巴这次投资,必能获利不菲。”
林正杰满意的点点头,这一波投资他是很有信心的。他让中巴投资工业大厦,就是想做一波『中线投资』,八七股灾前套现,隨后就一波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则可以將来参与泰富集团的商业大厦计划中,成为参股的一部分。
如今的中巴,已经参股『泰富集团中心』三成,將来收租也能收到手软。而泰富集团因为投资商业地產耗资太高,所以充分利用子公司的资金,也是属於降低投资。
中巴购买的尖沙咀的金利大厦、北角的富华大厦,都是不错商业大厦,两幢物业也费了4亿港幣,如今已经价值增长不少。
“中巴的租金收益是多少?”
“可以达到9000万的规模”
“这么高?”
“嗯,厂房租金的收益,可以让厂房7~8年回本,主要是我们买的很便宜。”
提及多少年回本的问题,林正杰就感觉后世內地的地產,是有多么的可笑!
前些年,美国媒体统计过,香港的资本回报率是19.3%一年,第二名是日本的17%,像美英都是低於10%以下。
这充分说明香港的物业回报率有多可怕!
早年间,香港的商铺月租金乘以100,就大概是商铺的售价。后来虽然有变化,但也不会超过12年回本的『理论期限』;如果算是中途的租金涨幅、物业涨幅,那回报率至少15%以上。
所以说,香港的物业的年租金,理论上乘以10,就是物业的售价。再加上租金和物业的增值,回报率非常客观。
而后世对面就比较搞笑了,二线城市价值100万的房子,每月租金只有1500~1800月,一年租金才2万;相当於,50年的租金才能回本,而且还得考虑租不租得出去的。
这里面的钱,被谁赚走了?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林正杰现在才觉得,香港的房价虽然贵、租金虽然高,但是至少五成的人口,是吃到这个红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的85000计划时,有足足50万人上街抗议。因为你触及的利益,在香港时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註定不可能成功。
所以香港的高房价、高租金政策,是对的,不知道造就多少中產阶级,至少是五成以上的。
和陈伟忠沟通一番中巴、九巴的经营后,林正杰心中很舒服的神伸懒腰。既然香港的地產利润那么大,他自然要多获得一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