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双黑丝大长腿,让男人有种充满求知慾的感觉,包臀裙下到底隱藏著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丛林沼泽地到底有著多大的深不可测?
是夜,林正杰一一揭开了这些高深复杂的问题!
当两女迭罗汉在一起的时候,男人一定要做到公平。
新的一年来临。
元旦过后。
“老板,港府宣布重启金钟二段地上盖招標,投標截止1月底,2月初揭晓!”陈伟忠来到林正杰的办公室,匯报一个重要消息。
所谓的金钟二段地上盖发展权,便是恒隆当初领衔投资的那幅地皮,面积达到6.9万平方尺,可建商业楼宇面积104万平方尺左右。
林正杰抬起头,饶有兴趣的说道:“这个標怕是有机会捡漏呢!”
陈伟忠点点头,说道:“恒隆、新世界在这个標上,和港府搞得不愉快,未必会去投標。而目前香港地產萎靡,特別是地价跌幅最大,可能没有几个財团会给价格。另外一边,港府的財政情况不佳,去年出现了负数,今年肯定要大幅增加官地拍卖,本月就有一场官地拍卖会。”
泰富集团一直购入的地皮,除了从外面私人购入外,去年也在官地拍卖会买进;目前已经买入约七八亿的资金,还有资金在继续购入土地。
林正杰说道:“嗯,那我们爭取捡个漏吧,先准备標书,標价我会慢慢考虑的。这幅地皮我的想法是建一幢一流的总部大厦,將来和滙丰、长实、中银在同一区域爭雄,而不落后。”
陈伟忠高兴的说道:“好”
如今,港府招標是为这幅土地的『补地费』招標,不需要具体的设计蓝图。
当然,这幅地皮开发商就算上交了补地费,但他土地还是隶属香港地铁公司,所以香港地铁公司要占股10%。
也就是说,香港地铁公司什么都不要出,就是占股10%作为长期收租。
这种模式,让香港地铁公司持有地铁沿线的大量物业股权,后续凭藉租金来偿还债务;再后来,香港地铁公司成为一家盈利丰厚的企业。
假设泰富集团投中標,只能占股90%,不仅要出补地费,还需要接下来负责建筑费、税费等等。
当然林正杰认为,当初18亿的补地费,如今怕是4亿港幣就能中標。
因为目前香港敢抄底地皮的,就那么几家。而他们基本都是在抄底住宅地皮,对商业地皮兴趣不大。
毕竟如果补地费是4亿港幣,那建筑费至少需要6亿港幣以上,所以总计投资是很大的。
前世中標的是信和领衔的財团,信和为了节约建筑费,所以设计成两幢大厦(楼层越高,成本会更高),毕竟两个35层的大厦,成本远低於一个70层的大厦。
而林正杰则不想搞『双子大厦』,而是学前世的中银、长实,来设计成一幢70层上下的大厦。
很快,林正杰灵机一动。
他想到了第二代纽约世贸大厦,一个约十多层高的正方形底座大厦,上面则是一个50层左右由八个三角形组成的大厦,顶层加一个铁塔。
想到於此,林正杰开心的笑了起来。
虽然可能只有70层高,但是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在风水上,都可以位居香港名厦、亚洲名厦之流,甚至在八九十年代,世界名厦也是可以爭取的。
这幅地皮的斜对角,就是中银大厦的『两面三刀』,林正杰就用『铁通底座』和『八面』、『自由塔』来做风水局,又能起到外观好看的效果。
这样一来,建筑费可能需要10亿港幣以上,毕竟中银大厦省著点都了10亿港幣。
再加上补地费4亿,总计投资需要15亿港幣以上。
泰富集团虽然拥有33亿港幣的流动资金(负债20亿),但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这个项目里,毕竟明年(1985)还有很多商业项目。
而投资商业地產项目,在建设期不能得到回报(住宅则可以售楼),而投入使用后,又一般情况下需要十年內收租才能回本。
这也是恒基、长实不投资商业地產的原因,至少要90年代后才会考虑。
很快,林正杰决定,让中巴来占股三成,充分利用旗下企业的资金。至於发展地產,就不让中巴参与了,毕竟业务重合了。
为了不让各子公司和泰富集团的业务重合,包括港灯也不会收购地皮,进行地產开发。最终,港灯只是开发完旗下的土地储备,便结束地產业务。
当然,商业地產不在这个范畴,泰富集团可以拉著旗下子公司一起投资,以后大家一起收租。
当天,港府和香港电灯宣布:港府颁发1g牌照给香港电灯公司旗下的『数码通』,组建香港的移动通讯网络,数码通將在今年的6月份发售摩托罗拉行动电话。
此消息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摩托罗拉在去年6月份才正式推出第一部商业移动手机,而港灯却可以第一时间將其引进香港。
事实上,港灯早已经准备好技术方案,也获得港府的初步同意,如今不过是正式確定。
长实的办公室,李家成看到这则消息后,顿时心知不妙——自己在通讯领域落后一步。
他早知道香港电灯旗下成立一家『数码通』的通讯企业,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收购了香港七家传呼公司,拥有16万的用户。
当时李家成还以为,林正杰是连这种小生意也想插一手,直到现在李家成才明白,林正杰是想拿行动电话的市场。
他对新兴產品是非常感兴趣的,觉得摩托罗拉这个商业移动手机,似乎前途很不错的样子。
“可惜,和记黄埔现在正值动盪,看来这次让林正杰又抢了头筹!”
原来,自从韦理辞职后,李家成也与以李察信为首的和黄外籍管理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李察信早於1972年便加入和记,经歷了韦理时代及长实的入主,职位日益提高,但他与韦理一样,並不甘於只成为一个决策的执行者,而希望作为一个决策者。
李察信希望长实像滙丰一样,只承担大股东的职责,完全不过问和黄事务。长实虽然取得和黄控制权,但在贸易、零售等方面仍需依赖原有人才,李察信等人便利用这段青黄不接的机会,积极扩张本身的势力,同时排挤华籍高级行政人员,避免这些华籍高级行政要员与长实结成同一阵线,成为长实接管和记黄埔。
在去年,部分华籍高级要员接触长实,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李家成和长实仍无法和李察信等人撕破脸,故只能安抚,但此事已经成为长实与和黄管理层决裂的伏笔。
而此事的李家成,正在盘算赶走李察信等人,自然无力分心移动通信的事情。
但李家成对於移动通讯的前景,却有一种很看好的態度,现在可惜林正杰已经抢先一步。目前情况来看,港府不可能搬出第二个1g牌照。
对於林正杰,李家成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如今已经有一种忌惮。
他虽然早一步收购和记黄埔,但这四年时间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权和记黄埔,只是对和记黄埔的地產业务很早抓到手。
反倒是林正杰,自从收购港灯后,立即掌握大权,港灯也很快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丰泽电器的產品多元化和门店扩张、加强地產上的实力、进入通讯领域,一下子加强和进入了零售、地產、通讯三个业务。
所以,李家成开始忌惮林正杰的成长速度,特別是这一次的『危机』,对於林正杰反而是个大机会。泰富集团凭藉『高拋』获得资金上的实力,据说泰富又投资了美股和美元活力不菲,最近一年一直在收购地盘项目,实力呈现几何数的增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