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衍的目光已经长远放到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上,虽然短期来看,原始码系统的贡献很大,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必定还会滋生更多像许寧川一样的人。
就像洛珞所说,原始码系统继续发展下去,必定会带领人类走向意识、存在、科技与伦理的深渊边缘。
所以,最好的办法唯有自毁。
不过就算陆星衍如此伟大到了先自我牺牲肉体,又自我牺牲意识的地步,但洛珞依旧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结局。
意识没有毁灭,甚至连身体都重新拥有了。
而且,不同於《开端》里那种近乎於奇幻的猜测,有著强大天赋和深厚理论支撑的陆星衍,对於自己的延续有著更合理的判断。
只不过这个剧情的理解门槛实在是有点高的过分。
以至於……
“爸,你看懂了吗?最后那个……量子泡沫壁垒?平行时空?”
一个穿著帽衫的年轻人兴奋地追问身旁的父亲,眼神里是纯粹的震撼与一丝技术宅的狂热。
被他称为父亲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眼神深邃,显然还沉浸在影片构建的世界里:
“核心不是那个解释本身,是洛珞用一个科幻概念,给了我们一个『奇蹟』,一个救赎。”
“陆星衍完成了『救赎列车』与『救赎自我』双重目標后的新生,这本身就是最浪漫的科幻表达,至於技术细节……那是天才物理学家才能彻底弄清的领域了。”
他顿了顿,回想起片中对时佳雪的告別:
“就像他对时佳雪说的,『此时此刻』的真实,才是最珍贵的,这个结局,比纯粹的悲剧或简单的圆满更有力量。”
男人的回答显得很有哲理,年轻人听得似懂非懂,但有些顿悟的样子。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之所以用哲理来回答,当然是因为……他不懂物理。
而另一边採访和互动还在继续,媒体区的记者们早已沸腾,手中的相机捕捉著观眾脸上的表情,心里甚至迫不及待的开始打起了腹稿:
“神级反转!《原始码》揭露惊悚真相,『工具人』竟是最强造物主!”
“洛珞亲自解析《原始码》与《开端》本质区別:程序驱动vs命运试炼,灵魂拷问vs伦理深渊!”
“王志闻塑造反派新高度!许寧川:披著科研外衣的『数字邪教教主』!”
“刘艺菲角色升级:从『被拯救者』到『拯救者不可或缺的智囊』,知性美大放异彩!”
影评人张淮之快步走出放映厅,迫不及待地在在录音笔上记下他的第一观感:
“《原始码》的成功远不止於精良的特效,它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幻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循环只是载体,真正的核心是对『意识、存在、科技伦理』的深刻叩问。”
“陆星衍的记忆重置与觉醒,將影片从『拆弹悬疑』拔高到『身份认同与自我救赎』的哲学高度,他不仅是炸弹的破解者,更是自己命运的夺回者,这种双重敘事带来的震撼是《开端》——虽然同样优秀——所不具备的深度。”
“许寧川的野心,不再是简单的犯罪动机,而是对『神权』的贪婪,映射了现实中科技狂人可能带来的伦理灾难,洛珞以天才物理学家的严谨构建此片,其思辨內核尤为珍贵。”
另一边人群中,曾执导过多部经典电影的张艺谋、冯小刚等人正与韩三坪並肩而行。
张艺谋点头,目光锐利:
“不仅仅是为反转而反转,那『环境变量诱导式量子退相干屏障生成器』……好长一串的名字,是剧情的关键齿轮,也是科幻逻辑的自洽核心。”
“他用这个自造的术语,引爆了身份的顛覆和系统的反制,非常精妙,而且,將角色设置成自己创造的系统的囚徒,这种设定带来的悲剧感和反抗力,衝击力巨大。”
只不过,这种方式的门槛有些太高了,不是他们能学的。
毕竟……他们可不会忽视,相比於导演和演员的身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甚至有传言他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这些才更是他的身份。
与其说陆星衍是他创造的角色,倒不如说是以他为原型写的。
前有洛教授,后有陆教授,这个洛导,似乎对本色出演很有执念啊。
“稳了!这波稳了!拾光这手笔,这剧本,这思辨深度!『国產科幻新支点』?我看现在已经是栋樑了!”
韩三坪红光满面,笑得合不拢嘴,对旁边中影的同事低声道:
“科技感、人情味、大场面、神反转、深度思考……该有的都有了!观眾反应就是最好的票房预告!”
“韩董,你这话说得太早了……”
一位製片人笑著打趣,但语气里满是认同。
电影早已散场,但围绕著《原始码》的探討,如同磁悬浮列车驶过后的涡流,在首都的夜空下涌动。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带来的视听娱乐,更像一颗投入思想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关於科技伦理、存在本质、人性边界等宏大命题的涟漪。
它宣告著,一部融合了烧脑悬疑、硬核科幻与深刻人文关怀的电影,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为观眾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复杂、也更具挑战性的科幻敘事大门。
拾光的logo和“第117次循环启动……”的冰冷提示音,仿佛烙印在所有观眾的心底,宣告著一个国產科幻真正意义上高光时刻的到来。
一个大章先看著,晚点再更一章,白天本来想继续加更的,有点事耽误了点时间,今天补上。
最后,月底最后一天了,各位看官,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