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惊嘆声在影厅四处此起彼伏。
在这个从90年代开始,便经歷了各种赔钱特效大片的今天,各个剧组早就学乖了,不会再去做那些“费力不討好”的事。
所以,对於许多观眾来说,如果拋开进口的科幻大片,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国產剧里,居然出现这么逼真的特效。
“洛导这是下血本了啊”
前排在座的几乎都是电影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其中不乏对特效製作耗费精力和价格了解的人,冯晓刚身边一个专门负责这方面业务的人,突然感嘆道。
《原始码》的开机和杀青都闹得沸沸扬扬,时间点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因此,仅仅半年时间,把电影做成这样,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还要更高。
“嗯”
冯晓刚点了点头,表面上一副古井无波,不置可否的样子。
实际上心里正在疯狂的羡慕著,这种几乎不计成本的製作方式,他也好想要啊。
只是去年一部《夜宴》的失利,已经让他看清了局势,大片真不是人人都能拍的,他还是回归自己“冯氏喜剧”的赛道吧。
连普通的古装宫廷大片都这么难,更別说地狱难度的科幻大片了,单是面前这一个镜头,要是他的剧组负担,感觉心都得滴血了。
无独有偶,其他的几位电影同行们,尤其是导演们,此刻的想法跟冯晓刚也都大差不差,或者震惊於拾光的大手笔投入,或者羡慕洛珞这不计成本的拍摄方式。
不过也就是他们內部人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大部分的观眾此刻除了沉浸在这十分逼真的特效中,就是在思索和探討剧情了。
“跟开端的开头有点像”
这是许多人的第一看法。
虽然是科幻大电影,那细腻的镜头,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磁悬浮列车,精致的布景和道具,加上远超国產特效的这惊天一爆,方方面面都完虐了《开端》的表现。
但一些专业的媒体和资深的影迷,都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这种对主角茫然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跟《开端》里描写李诗情和肖鹤云分別刚进入循环时,简直如出一辙。
不过,《原始码》的预告和宣传他们也都是研究了好多遍,再加上洛珞开场时特意强调过的,这部电影跟《开端》区別很大,尤其是在本质上,它不是《开端》里那种玄幻一样的循环。
这就更加引发了大家的好奇。
而且,还有心思细腻的观眾注意到了一个非常细节的点:
“开头时,似乎说了一句第117次循环启动……”
他的语气也不是很確定,因为那句话並没有呈现字幕,而且声音很虚无縹緲,像是隔著另一层空间一样。
如果他没听错的话,这就十分奇怪了。
不是1次,不是7次,甚至不是17次,居然是117次循环。
但问题是,这似乎是洛珞的角色刚出场吧。
没有给观眾继续思考的空间,大屏幕里画面一转,绝对的静默降临,沉重、冰冷,带著仪器低沉的嗡鸣。
陆星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消失了,身体仿佛不再存在,唯有意识漂浮在一片混沌的、充满幽绿光点的数据深海中。
当视觉再次凝聚,陆星衍发现自己正坐在一张造型奇特、充满了科技感的椅子上。
这椅子不同於列车的普通座位,更坚固,也更具禁錮感。
幽绿色的光芒並非来自头顶的灯光,而是正前方一面巨大的crt显示器——它似乎被巧妙地嵌入一个充满复杂稜线、布满毫无实用功能却极具科技感的散热孔和炫彩指示灯带的哑光银色金属外壳中。
墨绿色的代码如同永不停息的瀑布,正从那屏幕上倾泻而下,映得周围一小片区域光怪陆离。
这是他认知中从未见过的设备,却带著一种令他心头髮悸的冰冷熟悉感——这將是“高精度量子態意识场监控终端”的雏形。
他下意识地想活动,发现双手正悬停在一个流线型环绕的控制台上方,上面布满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按钮和指示灯,许多正诡异地明灭闪烁著,如同无数窥伺的眼睛。
“你醒了”
一个冷静、带著职业性专注的女声从某个方向传来,不带丝毫惊讶。
陆星衍循声望去。
视线越过倾泻的代码流,他看到一面更为巨大的屏幕墙被分割成无数块跳动的画面——混乱、扭曲、翻腾著火焰和浓烟,是刚刚那场爆炸列车的实时混乱监控!
巨大的数据和代表警告的红色符號正疯狂滚动。
感谢“只看不说你別管”的盟主!
加更加更!感谢感谢!
最后月底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