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种顛覆性的复合结构,不过,『银弦』那边,张老头倒是打了个漂亮仗,硬是用算法从螺丝缝里抠出了精度。”
提到引力波密钥系统的突破,洛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光芒。
“张总工的办法,是把『硬体不足』这碗夹生饭,硬生生『炒』成了『软体风味』,逆向建模噪声,动態预判补偿…这条路子虽然刀尖跳舞,但给了我们宝贵的喘息时间。”
他话锋微转:
“不过,根基不稳,再精巧的算法也只是空中楼阁,设备的温漂、元件的微小迟滯……这些终究是物理极限上的紧箍咒。”
“所以,下一步的重心,除了提升蜂巢之心的储能转化效率,就是要让『银弦』有更坚实的硬体根基?”
曹部长敏锐地问道。
他和洛珞的思路正在快速合流,仿佛两个精密的齿轮正在咬合。
“硬体是长周期的投资。”
洛珞直言:
“短期內,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深挖这种『软著陆』的能力极限,用更复杂的耦合模型榨乾现有设备的每一分潜力,另一方面……”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那模擬的星空穹顶:
“必须针对性地研发新一代的微磁约束驱动核心和高保真压电陶瓷,需要最尖端的特种实验室配合,这东西,靠张总工一个人啃不动。”
曹部长眼中精光一闪。
“尖端实验室…『星河』那边最近有点新东西,专门做极端精密控制的,方向很对口。我会协调,爭取让他们的核心团队,儘快介入『银弦』后续的硬体预研。”
他所说的“星河”是国內另一个在量子精密工程领域深藏不露的绝密项目。
“好”
洛珞应下。
他知道曹部长口中的“协调”意味著多少资源和权限的调动。
他又补充道:
“还有纳米虫群的反应精度,现场表现合格,但远未到智能化的程度,『零误差』是目標,现在响应率98.7%只是及格线,那剩下的1.3%,在复杂多变的真实战场空间里,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
他眼前闪过模擬中几处纳米集群在复杂管道內出现的微小偏航。
“集群的『本能』还需要更强?”
曹部长理解洛珞所指,是关於赋予那些微观“虫子”更基础的本能规则。
他想起报告里提到的那种让“虫群”自组织的精妙思路。
洛珞点点头:
“规则越贴近自然界的底层逻辑,就越坚固,越能抵抗复杂环境的干扰,但目前的规则架构,在高速、高压差下表现出了一点……脆性。”
“我需要信息控制组的李工,把大量极端环境下的失败和扰动数据进行深度清洗建模,找出集群决策链上那些不明显的『死结』和『冗余』,把规则再压缩、再精简、再贴近物理现实本身。”
他的语气带著一种探索本质的执著。
办公室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杯中的热茶静静散发著香气。
窗外的巨大试验场灯光似乎调暗了一些,进入了维护程序。
那些被“尘埃之怒”撕碎的模擬卫星残骸,已经在自动机械臂的清理下逐渐消失。
曹部长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视线落回洛珞年轻却沉稳得不可思议的脸上。
“委屈你了”
他终於又提起开场时的话,语气是真挚的:
“国之重器,却见不得光,勋章、嘉奖、庆典…统统只能压在箱底,连这个项目对外也只是一个虚无的档案编號。”
“那种事不重要”
洛珞见曹部长两次提起,也不知道是不是怕他多想,连忙摆了摆手。
他不是刻意谦虚,而是这种事他是真的不在乎,甚至也不想要。
手握系统的他,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领先时代的研究出来,这时候太招风头了可不是好事。
甚至这个“尘埃之怒”,要不是恰好拍《原始码》时做任务顺带著,让他了解了设计原理,他才不会把自己首个独立设计的项目放在武器上。
不过现在看来,效果也还不错,除了……他之前也有些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