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打算退场、或是准备参加后续社交活动的数学家们,无论国籍、年龄、性別,当他们目光聚焦到这位今日的绝对主角——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身上时,脚步不自觉地放缓了。
没有喧譁的簇拥,没有夸张的尖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学术圣地里特有的敬意与关注。
“congratulations, professor luo!”
“felicidades!”
“bravo!”
简单的祝贺语从四面八方传来,夹杂著善意的微笑和充满敬佩的眼神。
佩戴著蓝色胸牌的年轻博士生们,大多驻足,带著近乎朝圣般的神情注视著这位年轻的学术巨人从面前走过,仿佛想將这一刻印在脑海中。
一些佩戴绿色胸牌的稍年长学者,则点头致意,目光中是前辈对杰出后辈的讚赏。
洛珞面色沉静,保持著惯有的谦和內敛,面对每一个投向他的目光,他都以温和的微笑和微微頷首回应。
他知道,这份敬意不仅仅是对那枚奖章,更是对他重构了n-s研究版图的那篇“核爆”论文和开闢新道路的勇气。
这种氛围,比任何喧闹的欢呼都更让他感到数学殿堂的庄重。
走出主会场巨大的门扉,外面是连通各分会场的宽敞走廊。
傍晚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下,將地面照得温暖柔和。
然而,这份寧静刚被短暂地感受了一瞬,就如同石子投入湖面般被打破了。
几乎是洛珞的身影在门口出现的同一时间,仿佛早有预谋,数条扛著长枪短炮的身影迅速从大厅两侧的立柱、休息区,甚至服务台后方“闪现”而出!
“professor luo! congratulations! cnn!”
“bbc news! your thoughts on winning the fields?”
“afp! en tant que plus jeune lauréat……”
“nhkお愿いします!ちょっと!”
英语、法语、日语……来自全球主流媒体的记者如同闻到香的蜜蜂,瞬间从各个方向围拢上来。
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瞬间连成一片雪亮的高速闪光灯幕,几乎淹没了走廊的光线。
话筒如同密集的丛林,从四面八方伸向洛珞的脸庞。
各种口音的提问像连珠炮一样砸过来,焦点集中在他的获奖感受、对数学界的意义,以及他口中那堵將要被打倒的“n-s围墙”。
瞬间形成的包围圈带著巨大的压迫感涌来。
安保人员,也或许是佩戴蓝绿色胸牌的大会工作人员,试图维持秩序,但汹涌的记者潮让人墙显得有些单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国际媒体风暴,洛珞的表情却奇异地没有多少慌乱。
他经歷过片场的复杂调度,也应对过首映礼的大场面,这种程度的闪光灯和急切提问,並未让他失措。
不过……
他现在算是有国际知名度了吧,虽然之前也有许多国际学者知道他,但知道和有名气完全是两码事,前者仅限数学界,后者则可能普通人也会有所耳闻。
他的眼神沉静如水,笑的有些玩味。
秦浩本能地往前一步,用自己的身体形成一道屏障,护在洛珞两侧,为他爭取一些必要的空间。
正当他打算护送洛珞先一步回酒店时,一个夹杂在记者堆里的呼喊声,让他们停下了脚步。
“洛珞教授!请留步!央视新闻!就两个问题!”
张薇的声音清晰、快速,带著职业的急促和压不住的激动。
她的话音未落,她的摄製组已经从几个角度將镜头牢牢锁定了洛珞。
话筒上鲜红的“cctv”台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