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要是他有这个能量他才不费劲自己学呢。
想搞什么不都是伸手就来,到时候直接在导演上掛个名不就好了,犯得上这么亲力亲为嘛。
这样努力的导演,搞出了这样严谨的剧本,还有那么大的投资,这电影要是不爆那可真是没天理了。
洛珞还不知道,他这几天刻苦学习研究系统任务的表现,让包括庞斌这个副导演在內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对他升起了深刻的敬畏之心“没那么严重,辛苦你了。”
洛珞闻言苦笑一声,要是真的保密资料他肯定自己下去拿了,或者有专人送过来,哪里会让剧组的人去取。
这是他委託中科院那边神经信息学等领域的专家,帮忙找来最前沿的文献资料。
要说资料重要吗,那確实很重要。
要是没有这些东西,他估计不用研究了,直接放弃任务跟系统投降算了。
而这些期刊和文献,要是让他自行摸索著找,恐怕这一个月什么都不用干了,光找资料就够了。
所以他现在越发的觉得,为什么在学术领域这么看上去最单打独斗的地方,实际上抱团却抱的那么狠了。
各个学术流派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在那里聂立著,其中也包括他们水木谷派,不过他现在也多少打上了航天局和王院士的烙印。
这次找人也是依靠的这边的同事,才找到的中科院,由此可见人脉是多么的重要啊。
远不止是有个帮你撑腰的人那么简单。
没有人带著,任凭你天纵奇才,想要学习都不一定能找对门路。
不过这份资料重要是重要,但完全没有任何保密性,只要知道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在那几个期刊上查到。
因此洛珞才会隨便喊副导演找两个人就去拿了。
“不,您才是真的辛苦。”
面对洛珞的客气道谢,庞斌连连摆手,神情丝毫不似作假。
他这辈子加起来,都未必看得了这么多书和资料,洛珞的成功真不是一般人能复製的了的,更不是简单一个有背景就能囊括的。
礼貌地送走两人后,洛珞迫不及待的开始翻看起了相关的文献“意识源於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及信息处理过程,可能与丘脑-皮层环路的神经振盪及神经元集群的同步活动相关。”
“需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磁图、膜片钳技术等,精確解析大脑中与意识相关的神经信號模式。”
这简直是神经医学的领域了!
洛珞看著完全陌生的学术资料有种想大喊出来的衝动,这特么超纲了啊,我只是个学数学的。
好在这部分涉及到的內容其实並不多,难点还是在意识信息的量子化转,以及意识量子態的载体与维持上。
而且主角陆星衍的人设对於他学习这些內容也有著实打实的加持。
虽然剧本角色不可能他设计成什么样现实都能给他实现,但只要合理,【千人千面】还是会起作用的,这点他早就尝试过了。
所以,他努力加强出来的陆星衍天才科学家设定,此刻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甚至是他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依仗,否则即便把资料摆在眼前,他甚至都不知道学哪个是对的。
至於用【扫描仪】全扫一遍,他的积分储备还不足以支撑他做这么奢侈的事。
“咔嗒”
檯灯將暖黄色光锥投射在量子场论方程上,洛珞的指尖停在密度矩阵的跡运算式,
一旁的笔记本屏幕光標在mathematica界面跳动,刚构建的格拉夫-维滕不变量在三维流形中泛著幽蓝的辉光。
“问题出在退相干时间的非线性塌上”
酒店的窗户上倒映著屏幕里,那一行行的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当意识体与希尔伯特空间的张量积超过维格纳约旦閾值.,
酒店房间里,跟整个剧组都格格不入的学习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洛珞就一直维持在这样白天拍戏,晚上学习的高强度工作+学习的压力下。
倒不是他不能让剧组先行停工,专心的把问题解开再拍摄。
毕竟他拍这部戏为的不就是能触发一些高等级任务吗,甚至说整个剧组此刻都是在为了他能完成这个任务服务也不为过。
连这部电影能不能拍完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但他还需要藉助陆星衍的许多思路,因此拍戏还真不能停。
不仅不能停,反而还要多拍。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总是对外表示,自己在片场容易有灵感的缘故,现在他在陆星衍被动技能的千预下,还真就是如此了。
真是一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