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计算材料学的先驱
“各位看这里。”
11所的某个实验室里,洛珞的笔尖划过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
“这不是材料疲劳,是再入角偏差引发的激波振盪。”
自从那次他提供了数学模型后,经过超算的验证,已经证明了他的模型远超当前的任何一个设计方案。
经过一眾专家的认证,可以说是当前科技下“最完美的”模型了。
但是当开始按照模型设计后,却没那么简单了。
儘管按照数学的角度理论验证是完全没问题,但实践起来却问题频出。
尤其是许多半辈子研究相关材料的老教授,完全接受不了上面隨隨便便的说个参数,
然后表示:
“这个材料一定没问题,你们就这么设计,一定能做出来。”
他们就得无理由的接受,连个能支撑这套理论的一丁点实验数据都没有的设计方案?
別跟他们说什么数学模型绝对完美,他们不懂那么高深的数学,但他们懂材料学。
他们只相信实践出真知。
现在的问题是,好几个材料,按照这个参数根本就不可能设计出来。
偏偏洛珞的理论对他们来说就是空中楼阁,在一个连4+4=8都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
你告诉我8+8=16,我凭啥相信你。
然而,项目上精通材料学的专家有,精通数学的也大有人在,但把二者都精通到可以完全理解洛珞这个模型的人,一个都找不出来。
因此,李总才迫於无奈找到了洛珞,希望他能够给大家解惑。
顺便也一块研究一下,那几个实验失败的材料,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
得知原因的洛珞也十分无奈,合著是现在的材料学发展没跟上系统的脚步唄,这模型太完美也成了问题。
现有的科技水平想做出来似乎有些困难。
他也只好亲自过来,跟这些执的专家们探討一下。
“嘶”
隨著他话音落下,房间里顿时响起一堆倒吸冷气的声音。
六十岁的轨道动力学专家周海峰扶了扶眼镜,手指颤抖著放大某个参数:
“你...你怎么算出的磁流体边界条件?”
“用这个。”
洛珞笑著敲了敲太阳穴,意识却盯著系统界面里燃烧的300多积分一一【流形重构】
正將晦涩的流体力学方程翻译成直观的空间图。
是的,又是积分燃烧时刻。
毕竟,他懂个屁的材料学啊!
当然是系统咋生成出来的,他就怎么照猫画虎的描写出来。
现在人家找上门来请他解惑,他还得负责售后。
妈的,自己装下的b,含著泪也得装完,
於是,能回答的直接回答,回答不上来的..:::.问完系统再回答。
“如果採用变曲率防热大底,配合主动冷却剂脉衝突变..::
按照系统里浮现的三维实景图,他快速勾勒出全新的蜂窝结构,每个六边形网格都在实时演算不同攻角下的热流分布。
当看到某个关键节点突然亮起绿光,立刻加重语气:
“在这里嵌入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动態补偿形变误差。”
原本抱臂旁观的材料组组长猛地站起来,保温杯磕在桌上发出闷响:
“你知道这种合金的相变温度曲线多复杂吗?”
“正负0.5°c容差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