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隨著《误杀》的上映,华谊的股票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开始持续上涨。
华谊的高层们,在看到股票走势逐渐向好后,原本悬著的心也隨著《误杀》
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而安稳了许多。
池宇也凭藉这两部连续既叫好又卖座的悬疑片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声名起,成为了悬疑片领域的大导演。
他的才华和实力得到了观眾的广泛认可,也为国產悬疑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很多的影相信在未来,池宇导演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悬疑佳作。
接下来这段时间,为了能让《误杀》在票房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徐风和池宇马不停蹄,在各个城市之间奔波开展路演活动。
每到一处,现场都热闹非凡,粉丝和观眾们热情高涨,对两位导演的到来翘首以盼。
在一次路演的记者提问环节,气氛格外热烈。一位记者率先將问题拋向了徐风导演:“徐导,您作为《误杀》的编剧,当初是如何构思出这个精彩剧本的呢?”
徐风导演微微一笑,真诚地回答道:“我一直都是悬疑片的忠实爱好者,这么多年看过无数优秀的悬疑作品。
不过,这一次我想大胆突破常规,尝试从凶手的角度来讲述一个故事。在我看来,这样的视角能让观眾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能为故事增添更多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惊喜。於是,我怀著满腔的热情和灵感,写下了这个剧本。”
紧接著,记者又將目光转向了池宇导演,提问道:“池导,您连续两部电影都和徐风导演合作,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选择合作的初衷吗?”
池宇导演脸上洋溢著对徐风的敬重,他认真地说:“首先,我真的从徐风导演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他的才华就像一座无尽的宝藏,每一次合作都能让我有新的收穫。而且,他的这个剧本简直太出色了,那种天才般的想法和构思,让我不得不佩服,我希望通过与他的合作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时,另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关於票房比较的问题:“徐导,您觉得《误杀》的票房可以超过同类型的《风声》吗?”
徐风导演沉思片刻,然后条理清晰地回答道:“其实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虽然都属於悬疑片这个大类型,但它们的风格和侧重点还是有著很大区別的。
《风声》在营造悬疑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係,让观眾始终沉浸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
不过,《风声》当时上映时遇到了《建国大业》这样强大的竞爭对手,而且它本身的內容比较沉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表现。
但是我坚信《误杀》凭藉其独特的敘事视角和精彩的剧情,有机会超过《风声》的票房。但这並不意味著我认为《误杀》就比《风声》更好,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不能简单地用票房来衡量。”
然而,媒体对路演內容的报导却完全变了味。
原本是主创们理性探討电影创作与票房展望的真诚交流,在媒体的妙笔之下,竟演变成了“徐风承认《误杀》不如《风声》”,“《风声》究竟好在哪里?”,“徐风认为《误杀》的票房会超过《风声》”这样极具话题性和爭议性的標题。
这些报导一经发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迅速引发了两方影迷之间的激烈爭吵。
支持《误杀》的影迷们义愤填膺,认为媒体断章取义,曲解了徐风导演的本意,纷纷在网络上为《误杀》正名,强调电影独特的敘事视角和创新之处。
而《风声》的影迷们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媒体报导有依据,坚信《风声》
在悬疑感的营造和內容的深度上更胜一筹,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网络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看似激烈的爭吵,却意外地为《误杀》带来了更多的热度。
原本就对这部电影充满好奇的观眾,在看到这些充满爭议的报导后,更加想要走进影院一探究竟,看看《误杀》究竟有著怎样的魅力,能否如徐风导演所期待的那样取得优异的票房成绩。
而《风声》也在这场爭议中再次被提及,吸引了不少新观眾去回顾这部经典之作。这场由媒体报导引发的爭议,就像一场意外的东风,让两部电影都在这场舆论的风暴中收穫了更多的关注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