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剧本后,徐风的生活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
他將自己锁进工作室,夜以继日地改编剧本。他细心地调整每一个细节,以適应內地观眾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同时融入了许多內地学生特有的生活元素和困惑,让剧本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接地气。他的努力和对电影的热爱感染著每一个人。
隨著筹备剧组的齿轮一经启动,便以不可阻挡的节奏转动起来。
徐风拨通了王仲磊的电话,告知他《那些年》正式立项的消息。王仲磊爽快地答应了投资,对项目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徐风的才华和眼光,也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选景工作交给了沈明哲负责。徐风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拍出好看的画面、要有南方那种带有连廊和园的学校特色。
沈明哲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会尽力寻找符合要求的实景,为电影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意境。
沈明哲接下选景的任务后,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他带著团队穿梭於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能够完美呈现电影中青春气息的场景。
他们走过了许多学校,有的现代气息太浓,有的则显得过於陈旧,都不符合徐风心中的那个“那些年”。
终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沈明哲来到了一所位於城市边缘的老式学校。
这所学校保留著南方特有的连廊设计,连廊上爬满了藤蔓,阳光透过雕窗欞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校园里还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园,朵爭奇斗艳,仿佛诉说著青春的故事。
沈明哲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他立刻给徐风打去了电话:“徐导,我找到地方了!这里简直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些年』!”
徐风听到这个消息,也兴奋不已。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驱车赶到了这所学校。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仿佛看到了电影中的画面一幕幕在眼前浮现,那些关於青春、关於爱情、关於成长的故事,都將在这里上演。
徐风带著诚挚的態度,找到了学校的校长,希望能在这所充满青春气息的学校里进行电影的拍摄。
校长一看到是正规且专业的剧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深知,这样的机会不仅能为学校带来难得的宣传效应,还能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电影製作的魅力。
在仔细聆听了徐风对拍摄计划的介绍后,校长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要求:拍摄必须在节假日进行,绝不能打扰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徐风完全理解校长的顾虑,也深知教育秩序的重要性,於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为了加快拍摄进度,確保电影能够按时完成,徐风决定採取一个创新的办法。
他精心打造了几个与真实教室一模一样的样板间,用於拍摄教室內的镜头。这些样板间不仅布置得与真实教室无异,还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了特別的装饰和调整。
这样一来,当需要拍摄教室內的细节镜头时,剧组就可以在样板间里进行,既方便又高效。
而只有当需要拍摄全景或者需要利用学校特有的建筑和环境时,剧组才会前往学校进行实地拍摄。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拍摄的顺利进行,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干扰。
校长对徐风的这一安排表示非常满意,他感慨地说:“徐导,您真是考虑周全,既保证了电影的质量,又尊重了我们学校的教学秩序。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徐风也笑著回应:“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拍好这部电影,不负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