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今夜的雒阳要流血,何人是刀俎,何人是鱼肉啊?
与县寺一眾属官亲信寒暄完后,樊千秋立刻命人將庄青翟擬的那道手令转写成布露迅速张贴到城中各处,並发往外乡。
之后,樊千秋又將“赋閒”了两日的亲信们派了出去,重新接管滎阳城的各项县务。
在他的一番安排下,这两日稍显混乱的县寺迅速飞快地运转了起来,那“重病不起”的王温舒亦健步如飞,赶往县尉寺。
待眾人散去,开始各司其职之后,实际操控了整场民乱的龚遂走到了樊千秋的面前,
规规矩矩地向后者深深地行了揖礼。
“使君这两日受惊了。”龚遂道。
“无妨的,你今日谋划得极好,若是再慢片刻,你们只能去刑堂將本官抬出来了。”樊千秋笑看打趣道,不见埋怨之色。
“有赖使君安插在黔首中的暗线,若没有他们,今日之事当真有些乱不起来。”龚遂將县狱门前之事的经过一一说出来。
“其间有一些波折才更像是真的,之后,你要迅速地平息民心,以正视听,切不可让人藉机生事。”樊千秋再次瞩託道。
“诺!下官会將此事告知东门社令和欧社令几人。”龚遂答道。
“如此一来,本官的命暂时便保住了,此事往后便真的与本官无关了。”樊千秋抬起头看了看瓦蓝瓦蓝的天,顿感轻鬆。
“使君,那庄府君能劝服陈吗?”龚遂意味深长的问道,仍有些疑虑。
“本官已经向庄府君痛陈了利弊,庄府君乃鳶飞戾天之人,极想要位列三公九卿,他当知此事的轻重。”樊千秋笑答道。
“使君看得明白,那我等往后只需要静观其变了。”龚遂亦轻鬆地笑道。
当滎阳县寺在樊千秋的布置之下,重回正轨的时候,庄青翟也將夏侯不疑叫到了刑堂,在那经年的血腥气中密谋了许久。
到了午后申时左右,庄青翟和夏侯不疑终於面色古怪地从刑堂中走出来。
二人並未在此久留,回到县寺后,便匆匆地將魔下聚齐,未耽误片刻,便浩浩荡荡地从西门出了城,往阳的方向赶去。
庄青翟及其魔下行了约两个时辰,便在一处亭置歇下了。
当夜子时,夏侯不疑带著两什骑士换了马,从亭部飞奔而出,继续向阳城方向疾行元光四年十月二十九破晓,天色刚刚擦亮,阳城中的间巷里仍寂寥无声,行人不多。
因为是月末,只剩一线的下弦月如同一把发光的大黄弓一般,掛在天边,柔和地发散出一点青光。
此刻,空中不见半片乌云,这预示著今日又是一个晴天。
但是,没有乌云保存日间的热量,冬日的晴天只会更冷一一见不到雨雪,却滴水成冰,其寒彻骨。
已有集粪的杂役驾著粪车在间右豪门中穿行,趁著间巷行人未多的时候,开始做这醃赞的活计了。
除了这些做脏活的人之外,便只能看到奴僕杂役的身影匆匆地走过,为各自的主家四处奔走忙碌。
至於普通黔首,大多都还没睡醒,在这农閒的时令,他们不用日日早起,多睡半个时辰,也可以节约下一合的粗粮。
雒阳城北洛水乡长乐里间右一处宅院的侧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一个奴僕探头出来张望了一番,然后便返身復命。
很快,一辆装饰低调的安车从侧门中驶出来,不紧不慢地驶向了郡守府。
坐在车中的人自然是陈,他此刻正在车中闭目养神,盘算眼前的局面。
庄青翟前往滎阳已四日了,如今还没有半点消息传来,可如今没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只需要耐心地等下去便是了。
至於长安城,陈也早就去信给自己的双亲,想来这两日信已送到长安,他们定然已经开始在长安城中谋划布置了。
虽然陈已经彻底將庄青翟拉下了水,有了稳定河南郡局势最大的底气,但他仍做好了准备,准备面对最坏的恶果。
最坏的恶果,便是他们兄弟二人双双被关入詔狱,那时,还得阿父阿母出面去闔交通,將他们从詔狱当中捞出来。
陈这几日盘算过很多次了,若朝中“馆陶党”出面为他兄弟二人求情,官是要罢的,但免於图图並不是一件难事。
若县官实在不解气,非要问他兄弟二人的罪,那他们还可以钱来赎刑,左不过是几百万钱而已,他们倒也出得起。
钱嘛,不就是此刻用来脱罪的吗?
因为陈授清了这些关节,所以哪怕眼前的危机尚未解决,局势也並未好转,但他这几日总算睡得著,吃得下了。
眼下,最大的麻烦反而是阳城的行商一一那些將钱借给了陈的阳城行商。
这些行商这几日一直都在催促陈將借去的五百万钱还回去,虽然说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陈不想还。
滎阳城和敖仓城的这一轮大动盪,陈氏兄弟恐怕要折进去几千万钱,这个亏空总得找地方来填补。
雒阳县的这些行商平日没少从陈手中获利,此刻陈家有难处,他们难道就不应该贴补一些钱吗?
再者说,钱都已经落入了口袋里,哪里还有再退出来的道理呢?走遍天下,都没有这种说法的吧?
这些见利忘义的行商真不晓事啊,若开眼的话,便应自己奉上这些半两钱,哪有要回去的道理呢?
陈心中忿忿不平,他打算用“借”的方式先將五百万钱扣下,日后再找个机会赖掉。
若哪个行商不开眼,他便找个藉口查一查对方当交的市租赋税,定能让对方学会晓事平日里,陈没少做类似的事情,如今又做下了决定,他的心思终於才渐渐安定下来。
不多时,马车在郡守府外停下了。
“使君,到郡府了。”驭手在车外恭敬地说道。
“嗯,知道了。”陈说完之后,驭手便麻利地掀开了车帘,一阵寒风吹进了车厢中,让他的精神又振奋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