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据说有江盗混入仓城,阻挠本官验粮者,按群盗罪诛杀!
“上、上报使君,我二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王敢的腰更弯了一些,有些侷促地笑著解释。
“如此看来,是王户曹先出仕,然后又带著令弟出任为官的吧?”樊千秋意有所指地笑著说道。
“使、使君英明,確实是如此,但舍弟是被章使君擢为官吏的。”王敢不明樊千秋之意,只能是继续陪著笑答道。
“王嗇夫,你倒有个好兄长啊。”樊千秋抬高声音夸张地赞道。
“上、上报使君,家兄確实对我极好。”王胆同样看出了危机。
“王户曹,这仓城里养有不少细犬吧?”樊千秋往仓城里看去。
“自然是有的,细犬比人机敏,夜间甚是警戒。”王敢回答道,他不明白县令为何忽然问到这无关紧要的小事。
“嗯,来年啊,你可將你家中的细犬安排到仓城当仓犬,倒也能吃到一份朝廷的官粮。”樊千秋说了一句玩笑。
“.”王家兄弟愣了片刻才理解,脸色“刷”地一下便白了,连连惊慌地摇头摆手,赌咒发誓不敢这般徇私。
“二位莫如此慌张,只是说笑而已,来,先带我逛一逛这仓城。”樊千秋抬起了手,
朝四面八方指手画脚一番。
“诺,诺!”王氏兄弟再次擦汗道,他们连忙跑到前面去引路,將樊千秋带进仓城,
进了城门之后,樊千秋先来到一个大空场,是用来翻晒粮食的,场边则是客舍、马、薪房和厨室等附属建筑。
穿过小校场后,是仓嗇夫署理公务的衙门,只是间不大的正堂,又分东西两个耳室,
给书佐算帐或者堆放文书。
这间正堂后面,就是仓城的主体部分:中间一条四步宽的甬道笔直地通向对面东门,
甬道两侧则是高大的仓楼。
这些方形的仓楼横纵的宽度都在十步左右,高度则要超过七丈,看起来是两层:和后世一梯两户的四层楼相当。
这些仓楼並非直接建在平地上,而是建在二尺高的土石基座上,基座的四面挖有横纵沟渠,想来是用来排水的。
仓楼与仓楼之间保持著大约五步的距离,空余之处摆有大陶缸,里面全都蓄满了水,
应该都是用来防备火灾的。
樊千秋站在笔直的甬道上,向前数了数,总共有二十二座仓楼。这些仓楼立在原地,
像极了鼓起肚子的富家翁。
整座仓城从面上看管得並井有条,並没有什么猫腻。
樊千秋走到最近的一座仓楼之下,抬头往上看了看,隱约能在屋檐处的那些瓦当上看到“百万石仓”的篆体字。
“王敢,这一座仓楼可储多少粮食?”樊千秋问道。
“回使君,一座仓楼可储粮四万斛。”王胆连忙道。
“那二十二个仓楼,可储粮多少斛?”樊千秋问道。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八、八十八万斛。”王胆竟有一些卡壳地回答道。
“如此说来,还有一半的仓楼並没有储粮吗?”樊千秋再问。
“所有仓楼都有粮,每座仓楼储了一半而已。”王胆再答道。
“陈粮新粮是混放,还是按年份各自分开放?”樊千秋又问。
“粮食会逐年替换,同一座仓中所存放的粮,年份都很相近,只有少量混杂。”王胆解释到此处,眼神有一些闪烁。
“多久晒一次粮?”樊千秋继续问道。
“当年新粮半月翻晒一次,陈粮两月翻晒一次。”王胆再答。
樊千秋一连问了几个问题,王敢和王胆倒是都可以对答如流,没有任何的紕漏。
但是,樊千秋发现他们的脸色一直在变,尤其是樊千秋问到新粮和陈粮具体如何存放的时候,他们的神色最为紧张。
樊千秋结合自己从后世得知的一些经验,大概猜到猫腻在何处了:可以大作文章的地方就在这陈粮和新粮的存放上。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走上了那土石基座,来到了仓门,又指了指上面的大锁,说道:“把出仓门打开,本官要验粮。”
“......””
站在仓基下的王敢和王胆对视一眼,短暂地露出了迟疑,但二人最终还是走了上来,寻出钥匙,打开仓门。
仓门上共有两把锁,户曹拿一把,仓嗇夫拿一把,本意是相互制约,如今却都在王氏兄弟的手中,自然形同虚设。
仓门被兄弟二人缓缓拉开,一股粮食特有的味道立刻扑鼻而来,其中夹杂著些许呛人的灰尘味,让樊千秋不禁掩鼻。
仓中严禁菸火,自然是不能点灯的,但仓顶的盖瓦中有大量用蚌壳打磨成的明瓦,所以阳光仍能透下,所以不显得暗。
整座仓楼其实是两层半的结构,樊千秋进门后,面前是十级阶梯,走上去之后才来到了存粮的第一层,接看是第二层。
最下面的半层,恐怕仍是为了防潮和防虫吧。这仓楼的一层和二层都很开阔,四面的墙上还开著用以通风对流的窗棱。
所以空气中虽然有一些陈味,却没有发霉味一一又或者说霉味並不是很明显。
仓楼中最多的自然就是粮食:用麻袋装起来的各种主粮整整齐齐的堆叠起来,地上还用硃砂画了线框,亦留出了过道。
樊千秋环顾四周好几圈,稍微数了数,光是这一个仓楼便存有一千多袋粮食。
他在一堆堆粮食中穿行,发现粮食中六成是粟,两成是麦,泰和稻各占一成。
这么多粮食,不知道换成半两钱是多大一堆,换成马蹄金又是多大一堆?换成黔首的血汗又会是多大的一湖?
当樊千秋转完了一楼,想到二楼再看看时,王氏兄弟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规矩地站在门边候命。
“粮探子拿来了吗?”樊千秋面对著一堆粮食冷冷地问。
“报使君,拿来了。”王胆立刻小心地答道。
“拿过来给本官吧。”樊千秋说道。
“诺。”王胆走过来,將一根拇指粗的锐利的铁钎递给了樊千秋,这中空的铁钎就是粮探子,是专门用来查验粮食的。
接著,王胆又从怀中掏出了十个小小的木碗,依次排在了樊千秋的身后,这是待会用来装粮食的。
樊千秋在手中掂了掂这根轻重適中的粮探子,若有所思片刻,然后手起钎落,扎进面前的一个粮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