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一下子就正经了。
他摘下墨镜认真的问,“办法倒有,但你得告诉我什么事,不重要的话,我可不敢凑上去挨骂。”
“跟韩厂长拍电影的钱有关。”
“嗯~,这事確实重要,你等等,我去办公室帮你问问。”
十几分钟后,罗星回来,给了个號码给他,“这是厂长新买的大哥大,现在他人在山里,打不通,等晚上回了市区,你再试试。”
“谢了。”
郑午回了014,把三爷的手机號记进了专门的电话小簿子上。
他已经不敢再用那个像钱包的记事簿,重新换了个不打眼的,甚至还重新整理了超前內容,全用代码,整得跟天书似的,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万一丟了,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陈坤跟著小龙套,去摄影棚继续偷师去了。
田源则戴著墨镜,去剧组显摆,谁都得多看他几眼,这货也很稳重的暗爽著,不管谁问,都说是深圳朋友送的,內地根本买不著。
可把一群小帅哥老大哥给稀罕坏了。
香港来的男主刘锡明,看准时机心买人心,许诺会叫人从香港带几付同样的墨镜过来。
当然,只有剧组几名重要的大陆工作人员才有份。
比如导演组的白导,编剧,和其他各组负责人,至於製片组,都是大佬,不稀罕这玩意,也很难见到人,顶多给现场监製和统筹再预算一付。
齐活。
100r的价格,对大陆人来讲是天价,但在92年,香港普通人家都月薪过万,他做为艺人,收入肯定更高,这点钱对他来说,毛毛雨啦,再说在香港买也没这么贵,平到你笑。
现在合拍片有个很滑稽的现象。
——同工不同酬。
大陆艺人每天10块20块的补贴,但港台艺人都是日薪六七百,预算就是这样,如果大陆艺人跟港台艺人同酬,经费就要大亮红灯,反之,港台艺人连西北风都喝不了。
而且这还是有传统的。
80年代,拍第一部合拍片——少林寺时,就已经行成了,当时李连杰一天一块两块补贴,而剧组演个尸体都50块一天,搞得小李同志不想当男主,专门去演尸体……
就是这么搞笑。
一句话。
经济环境决定你的工资。
天热,郑午也不想码字,拿出田源改好的稿子检查一番。
发现这货居然改了几个地方,但都改得恰到好处,而且文笔还不错,自己的风格也没受影响。
顿时有了些不好的想法。
不过,等时机適当再说吧。
暂时无所事事,乾脆睡一觉先。
晚上八点后,估摸著三爷铁定回了市区,他才去外面的小店,打了电话过去。
一串忙音后,电话居然通了。
这货估计正在哪里瀟洒,听筒里都是靡靡之音,通话基本靠吼,“你谁?……是你个小王八蛋啊,嘶~,你不是说我没涵养、脾气又差的吗,还打电话给我干吗?不怕我再骂你几句啊。”
看来李康生主任也是个大嘴巴。
私下嘀咕的话,也能传到正主耳朵里。
不过,郑午也不带怕的,老神在在的道,“要不你先骂几句出出气?”
三爷冷笑一声,“为了表示我有涵养,这口气我就忍了,说吧,这个点打电话来,有什么重要的事找我?”
“跟你韩厂长拍电影的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