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晚上好。”
“好好,小郑是吧,写的那本不见不散?”刘导上下一打量,觉得这小子未免过於年轻。
“对。”
“小伙子不错,年纪轻轻就能写剧本了,认真的改,好好的改,我们等著你的好作品。”老头常规勉励两句,摇著蒲扇走了。
中途又遇到几个这编剧、那个导演,凡是主动问起郑午的,罗星都一一给他介绍。
郑午这个常年混跡於文艺界八卦版的老僕街,自詡消息灵通的八卦天王,居然一个都不认识。
难免深受打击。
罗星见他有些鬱闷,笑呵呵的道,“厂里人多,你慢慢认识就行,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这一路行来,一直走到招待所。
他都没碰到一个脸熟的。
明艷多情的女儿国国王朱琳,一代名妓杜十娘潘虹,加上李克纯,號称峨影厂的三朵金,可惜他一朵都没有看到。
亏他嘴都笑酸了,就连个眼熟的张丰毅和李雪健也没瞧见。
我们熟悉的怡红公子贾宝玉,欧阳奋强同志,也早就调到电视台去了。
別说金了,连只金钱龟他都没见到一只。
说不失望是假的,先不提陈编辑拜託的事,就光说自己,做为一个已经正式拿了经纪人执照的老板,他此来是有私心的,曾天真的以为在电影厂偶遇明星手拿把掐。
自己还准备先混个脸熟,以后拍电影啥的,还能杀杀熟。
看样子是没希望了。
“这里就是招待所,食堂和澡堂在那边,我带你上去认认门。”
房间412。
“这层楼都是编剧,楼上也已经有剧组入驻,都是爱静的人,平常没什么响动,你要是嫌瘮得慌,我可以帮你另行申请。”
“不用麻烦罗老师了,这里就挺好,我也喜静,整日光顾著写文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个大家闺秀似的。”
郑午也就是顺嘴夸自己两句。
罗星大编剧却当了真,当即发表了不同意见:“我们做为文艺工作者嘛,也要经常深入群眾的,脱离群眾闭门造车,怎么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呢。”
典型的体制內口吻。
郑午眼珠一转,夸张的一拍大腿,“您说得太对了。我为了写一部关於特区的长篇小说,楞是去电子厂打了两年工,早八晚十,累得呀,跟条死狗似的……”
“两年?”
“可不是两年咋的。”
罗星微感不妙,嘴却不由自主的问出来了:“后来呢?小说怎么样了?”
郑午就飞快泄露著自己的秘密,“已经出版了。头版10万册,版税6%,我分了10多万,这还不算,在我来成都之前,第二版的30万册也已经提上日程了。”
快得罗大编剧直想骂娘。
我跟你很熟吗?
这就开始显摆了!
什么人啊这是!
所以以后大环境整体仇富不是没有理由的。
本来大家都好好的一起穷著,你一个人渣非要先富起来,富起来也就罢了,你自己藏著掖著,不显水不露水的,我们还是工农兵好兄弟,结果你居然敢到处显摆,那就是你不对了。
不仇视你,我这心理能平衡?